浙江文化艺术市场态势分析
2012-09-01 07:39:51《美术报》
杭州这几年文物艺术品从日本回流,逐渐有些气象。不少落款如吴昌硕等名家作,带日本知名藏家题签木盒的拍品常有登场,一些钤明清皇家款字的景泰蓝,瓷器,入境后加上海关的火漆印,也吸引着买家的目光。
在海外寻宝的过程中,就有这么个“接引者”,他的父亲生前是位杭州名医,母亲是日本战后留在东北被中国人养大的弃儿。上世纪70年代末,经济崛起的日本开始召回海外遗孤,于是母亲带着他,与中国和丈夫诀别,近10年来,“接引者”仗着掌握日语和精通杭州方言的便利,开始为几家文物店充当掮客,一些被署名、然后从国内飞去日本的当代吴昌硕,经他介绍,又被国宝回流义士们带着折返。更多的,比如30余年前,为了创汇而出口到海外的工艺仿古陶瓷,也被小心翼翼如获至宝般归去来兮,这是一场常识和欲望之间的交锋与交易。
鼎级博物院可以无畏到“撼”祖国强盛,豪华的湿地里住着几十户免费房客,好几年了,迄今还没听到与房东——真正的房东——甚至是物管有关的一首歌,一本书,一出戏,哪怕是做戏,傲慢到连做戏都不肯。当年老舍住在龙须沟那么艰苦的湿地都能写出经典,居然还不是免费的。
当我们的视野掠过雷区和陷阱,务实看待浙江的文化积淀与经济现状,也许不难找到更有生机的文化前景。
数日前为一单位做进军文化艺术品业的态势分析(SWTO),其实有点帽子偏大脑袋偏小的嫌疑,放这里做长尾刚好。
S(优势)
浙江是自然资源供应小省,但又是社会资源消费和文化艺术资源创造大省。
目前,浙江人口占全国4%,浙江物质与精神产品的消费规模,约占全国总量的8-10%,尤其是高端消费领域,名车,名酒,艺术品拍卖额,均达到上述指标,消费刺激供应的规律,决定了浙江艺术品市场的实力与潜力。
2011年,浙江近20家从事艺术品拍卖的名义成交额约为90亿元,占全国970亿元统计份额约10%,如果考虑到还有大量浙商在香港,北京以及海外参与拍卖活动,那么,浙江艺术品拍卖行业的GNP可能要达到150亿元左右。
从文化产品的外向性和趋势引导力来看,浙江具有深厚底蕴。海派绘画的代表人物任伯年,赵之谦等,出自浙江。现代文人绘画四大家中,除齐白石外,黄宾虹,吴昌硕,潘天寿均为浙江人。即便是当代艺术,拜国立艺专和中国美院所赐,浙江也培育了具备国际影响的赵无极,吴冠中等人,留荫惠于今时。
浙江下辖十余个地市,有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和工艺美术遗产。四大国石中,浙江占有临安的昌化鸡血石和丽水青田石两席,石雕,木雕,陶瓷在多数地区都有规模化开发。
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符合历史与现实选择的应该是“亚洲新儒家”形象,假使这是一个文化工程的招标项目,那么能够争夺主力席位的省份,大致就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川和浙江。北京的官场文化,上海的洋场文化,广东的港式快餐文化,江苏的六朝废都文化,四川的天府麻将文化,或者是嫁接痕迹太盛,或者有强烈的去经典冲动,而浙江植根于民生与实用主义,融合开放精神和创造性格,儒雅温和的近当代文化形态,具有在华人社会获得较广泛认同,并逐步向海外输出的可能。
W(劣势)
浙江在文化市场建设方面,比较显著的劣势是信息传播劣势。
艺术品市场分为三级(这里的艺术品目前以造型艺术品为主)。画廊为一级市场,拍卖行为二级市场,交易所、博览会等为中介市场或三级市场。
按照这三种市场来看浙江,可以说除拍卖行外,一级和三级市场的发育状况无法跻身全国前3位。这个现状,最容易诱发的危机就是人才和资金加速外流,表现的征状则是一、三级市场发育缓慢,二级市场有效交易不足,比如拍卖业,可能出现较大的震荡行情。
艺术品市场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产品的供应市场。浙江不缺思想和人才,但缺乏优质的精神供应与交流平台,艺术家、艺术圈无法形成集合优势,政策资源、金融资源、实体资源无法形成流转的生态链条。思想无法凝聚,资源与资本的分散也就成为必然。近年来,有不少民营机构涉足艺术品业,试图通过“鼠标加水泥”的方式,做出一些彩头,比如私人美术馆的兴建,专业网站和杂志的建设,但是,动机、资源和政策支撑的短期性格,使得各方面在前进之时都有掣肘之感,如果这种现象不能改变,浙江文化的传播劣势最终将与自然资源、劳动力的成本劣势一道,成为牵引浙江经济与文化不断下滑的双重合力。
O(机会)
目前,不少在制造业、地产业完成积累的企业,已经将近期的发展重点转向了文化艺术品领域。
浙江除了拥有上述优势资源外,还拥有在中国最活跃的民营商业群体,在金融与信息化技术中形成应用优势的一批企业,目前在温州开始试点的民间金融改革,也意味着国进民退的策略难以持续,必须探索一条国民共进的科学发展之路。
T(威胁)
2011年,浙江文化产业规模占GDP的比重为4%,略高于全国平均值3%,低于北京的7%和上海的6%,即使是这样的数据,仔细分析,会发现我们原创性的文化产业贡献值比较低,比如音像行业,影视业,起步基础相对薄弱,这些薄弱项目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很大。
浙江的社会融资成本较高,与文化艺术品行业较长的培育期相比,容易产生结构性的投资风险,因此,文化项目应避免短期投资过大。
浙江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决定了我们要形成的资源和渠道优势,本质上是为了参与浙江以外的区域竞争,获得更大的竞争红利。日前,国家出台鼓励中央级文化企业与金融资本对接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与资本的优势综合体一旦形成拓展能力,既是本地从业者合作发展的机遇,也是生存壮大的威胁。
(责任编辑:王璐)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