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松:互动和体验让展览变得更生动
2012-09-17 08:30:22《都市快报》
如果杭州要找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王小松肯定要算上一个,他用充满抽象符号的油画,关注人类存在的价值与信仰危机,与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毕业之后,王小松参与了许多亚洲区域的重要艺术展。他的个人艺术展“失控的蚂蚁”,目前正在德国吕贝克博物馆圣安妮美术馆展出。
15日(上周六)下午,王小松受邀来到“1+艺”首届杭州艺术节的两大展览现场参观。王小松的造型令人过目不忘:戴着绅士帽,穿一身自己设计的白衣白裤,而最醒目的,还是他脑袋后面那条编成细细长长的麻花辫。“看到现场人气这么旺,证明媒体选择大众的这一定位非常准确。”王小松对展览的效果非常满意,他希望这样的展览多多益善,“先普及,后提高,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来完成的过程。大众的审美是会发生变化的,几次展览看下来,就会有灵感、会思考,眼光自然也会越来越高,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些主题比较鲜明的展览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
互动和体验让展览变得更生动
走进展馆,正遇上一场艺术家邀请小朋友参与的版画互动活动,王小松上前几步,打量着孩子们认真、愉悦的神情。“在欧洲,小学生上课都是在美术馆上的,大师的画就在眼前摆着,现在这样更好,艺术家就在他们眼前,手把手教他们画。”王小松说,他笑称早知道有这样的互动体验,应该带上自己两个爱绘画的女儿一块来玩玩。
“一般我们参观展览就只是看,现在加入了互动和体验单元,整个展览立刻就变得很生动。尤其是对孩子,从感兴趣到参与其中,再到对艺术的感觉,这是一种对美的认知过程,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王小松觉得,在向大众推广和普及艺术的过程中,参与性较强的互动体验活动还可以更多一些。
可以按艺术门类对展览进行细化
对于展览本身,王小松也谈了些自己的看法。“九个城市一起来办展览,这样的艺术形式对老百姓来说很新颖,作品类型也很丰富。但按照地区来划分,每个城市又都有各自的油画、国画、版画甚至书法作品,看上去就会显得有些混搭和跳跃。既然是打破地域界限的联展,大可以按照艺术门类进行细化,比如油画,就集中各地的油画一起展出。”这样一来,展览的脉络相对就会更完整。与此同时,王小松还认为,集中在一起展出的同一门类的艺术,作品与作品之间也应该适当拉开差距,“每个艺术家作品的重复性尽量不要太大,比如100幅山水画一起展览,就要找出100种不同的画法,拉开距离。这样人们看了就会有思考,同样是一棵松树,为什么这个人这么画,那个人又是那样画的,可以启发观众对美的质量的感知。”
另外,王小松认为还可以按照年龄进行划分,“艺术是承上启下的,我们都活在当下,一定会有当代的血脉和新的元素融入作品,老、中、青三代人,对整个时代的体会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年轻艺术家,长江后浪推前浪,要给他们信心。”
【艺术家名片】
王小松,浙江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艺术家协会会员,德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文化总监。他横跨设计和绘画两大领域,是国际著名艺术家,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和艺术机构收藏。
(责任编辑:王璐)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