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正文

质物素心:一首日常生活的生命史诗

2013-10-01 14:25:02雅昌艺术网华东站 作者:高士明

  2011年5月的某日,在通往库布伦茨的火车上,施慧描述了她创作意念中始终存在着的那“一根绳索”的意象。那是一根以各种不同手法编织而成的绳索,无所可用地竖立于空间之中,如同《逍遥游》中庄子的巨树。在我看来,这根尚未到来的绳索,恰如《石涛画语录》中所道说的“一画”,是纤维艺术中最具本质性和建构性的东西,那是施慧艺术生涯中“遁去的一”。

  施慧的艺术创作始自编织,而编织所牵系着的,却不只是一种特殊的材料或手艺,也并不止于创作手法或者表现形式,在更加深远的意义上,编织之于施慧,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法和路径,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认识论和本体性的意义。从纤维的自然构造中,发掘出一种微观世界的建构性,这种微观的自然构造成为施慧艺术创作的重要参照。这是古老的mimesis,是方法论意义上与自然相应和的建构。从纤维和编织中,艺术家引申出一种对于物的独特理解——一切材料、一切物体,莫非自然或人工的精微构造。纤维,于是成为一种眼光,正如编织成为方法,通过这种眼光和方法,世界现身为另一番形貌。对于施慧本人来说,这是一种“格物”,而“格物”在乎“质物”。

  格物,是古代国人认知世界的路径,“即物而穷其理”,这种认知所导出的,并非对象化的知识,而是一种俯仰之间的“体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俯仰之间,万事条分缕析,各行其道,万物各有其态,各怀其德。德者得也,性也,质也,故各成其物,故曰“质物”。由格物而质物,对事物的体察与安置合二为一,这是对纷繁万象的一种廓清,世界之画卷因而次第展开,物之物性从而现身。

  在施慧的艺术实践中,质物之道有三种方式。

  其一曰抽丝结网。编织的原始动作是“井”与“系”,此二者不仅是编织的基本手法,而且是一种原初形态,继而引申为一种体察世界的眼光。纤维艺术的根本在于编织,那是从一根线中演化出整个世界的冲动。这是来自微观领域的世界观——不同物质之物性,源自其特有的微观构造。对纤维艺术的实践者来说,所有事物,都是以某种特定方式被编织、缠绕、堆积、链接而成的形态建构。

  其二曰凝风塑质。让不可见者可见,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的旨归。在当代艺术的论述中,“不可见者”往往指的是那些被隐匿、遮蔽之物,于是,让不可见者可见,就成为一种抵抗性的解蔽与揭示。而在《凝风》和《飘》中,施慧所处理的“不可见者”,是最为缥缈的无形之物。她试图用雕塑性的实在形体,去呈现风的形态以及空间中的律动。她从虚空中凝结出一种构造,捕捉住风的运动与痕迹,大自然最轻柔的呼吸,从而据有了它的身体。

  其三曰炼石怀景。从2000年开始,太湖石成为施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母题。文人对太湖石的审美品鉴,在于它的瘦、漏、透、皱。而太湖石吸引施慧之处,是它独特的构造方式,最能够显示出大自然的运作,岩浆的喷涌、大地的挤压、水的消磨、风的侵蚀……造化漫长而无常的劳作,在太湖石的瘦、漏、透、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施慧用宣纸纸浆对太湖石进行拓印与复制,制成她的雕塑,纸浆的洁白与柔软,雕塑的轻盈与中空,颠倒了太湖石的物质属性,却进一步突显出太湖石的物性之根本——其形其态。为了在日常居所中营造林泉高致,造园艺匠参造化之功,叠石以成山;为了于书斋之中领略山川之回响,文人画家“张绢素以远映”,“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太湖石是假山造境的材料,宣纸是水墨画的基本画材,施慧用宣纸纸浆制成的假的假山石卓然伫立在现代博物馆空间中,其材质、形态、场所与景观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映射的吊诡关系。

  质物之道,本乎素心。子曰:绘事后素。在施慧的世界中,洁白、质朴,才是世间万物最为本质的色相。无论《巢》还是《结》,无论《飘》还是《柱》,无论嶙峋假山还是斑驳老墙……,所有事物都归于素朴而中性的白色,这是一个被提纯、被净化的世界,而施慧展现的,是一个在净化中“齐万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质料的感官色相被化约、剔除,显现出的只有形态。

  2003年,施慧以素白的纸浆再现出杭州吴山上的一段老墙。那是一段江南山间习见的墙体,用几百块石头垒叠而成。这是最普通的事物,没有造化之功,也没有美学趣味,原本是人们匆匆瞥过却视而不见的一个角落。打动施慧的,我想首先是这些石块之间错落有致的构成关系,这种关系却不应用美学的框架来分析,因为它本不是为审美而创作,它的产生,来自普通日常的劳作。在劳作者随意的摆放与搭建中,石块之间建立起一种奇特的秩序感,一种无数次随机与偶然凝聚成的命运般的“任意的秩序感”。施慧将数百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青石一一模拓,用纸浆包裹,然后重组、搭建,重新砌成另一段老墙。这是对那种“任意的秩序感”的追摩,整个过程具有某种独特的仪式感,仿佛是一场祭礼,向沧桑岁月中那无名的劳作致敬。

  那无名的劳作,恰是创造之源泉。著名人文主义者克里斯托弗·兰地尼在《论但丁》(1481)一书中论述了诗性创造的根源:“希腊人所说的‘诗人’来自piin(sic)这个动词,其意介乎‘创造’和‘制作’之间。‘创造’乃上帝特有的无中生有的能力,而‘制作’则是凡人在任何艺术中有材料有形式的创作活动。”在克里斯托弗看来,诗人的活动早已不是制作而是相当于创造了。诗人如上帝般创造,所以“上帝是至高无上之诗人,世界就是上帝的诗。”然而在施慧的世界中,这“任何艺术中有材料有形式的创作活动”却改变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创造行为,因为“物”之物性,不再以其材质,而是因其构造,而执行此构造的,是劳作(无论是神之创造还是人之制作)。由此,双手的劳作这一朴素而能动的建构行为,成为唯一的神话,在这个神话中,起作用的不再是作为源发点的“无中生有”,而是编织-劳作所具有的日常的力量。在此,一种根植于女性经验的创造观得以浮现——创造不必是从虚无到恒有的创世纪,而是繁殖、蔓延、滋生、化育。

  近年来,施慧的创作从早期《结》、《巢》等作品的纠缠繁密,渐而趋向于轻、空、简、素的美学品格。这种品格的获得,源自生命中最质朴最日常的劳作。在今天这个满眼都是铺张和浮华、满心尽是机智与策略的当代艺术界,这种质朴的劳作显得尤为珍贵。从她的作品中,观者可以领受一种澹泊与宁静,如同一首女性在日常生活的生命史诗,风清月白,素朴皎洁。

(责任编辑:谢媛)

推荐关键字施慧纤维艺术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