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谦回应《功甫帖》真伪之争:我只是个买家
2013-12-21 23:20:22雅昌艺术网华东站
刘益谦
2013年12 月21日,今天这是上海拍卖圈密集预展、拍卖的日子。一则“苏轼《功甫帖》被上博称为伪本”的新闻分散了应该聚集在拍卖场里的所有注意力。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今年9月著名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购得的苏轼《功甫帖》却在今日被指为伪作。
该报道指出,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透露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经过鉴定与考证,这件《功甫帖》是“双钩廓填”的伪本。近日,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三位研究员对利用“双钩廓填”之法制造赝品的画史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并以晚清李佐贤(1807-1876)《书画鉴影》中著录的《苏米翰札合册》中的苏轼《刘锡敕》《功甫帖》两件伪本作为重点案例典型,并指出在拍卖市场中出现的《功甫帖》为伪作。
而在此前,此件作品由上海收藏家刘益谦竞拍成功后,刚刚通过上海自贸区艺术品保税的方式回流,抵达上海,并计划明年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馆时公开展出。
刘益谦拍得的苏轼《功甫帖》
当记者拨通刘益谦先生电话时,他显得很淡定,他表示也是今天下午刚刚得知的消息。谈及对于作品的真伪之争,他认为不同的观点争论也很正常:“这本身也是件好事情,也有助于还原一个历史的本来面目”。
刘益谦透露,他已经第一时间联系苏富比拍卖公司,苏富比公司亚洲区总裁程寿康表示,将第一时间成立特别小组:“东西是苏富比拍的,苏富比是全球知名公司,他们对上拍东西肯定是要负责的。他们会等上博的后续论证资料出来以后,针对上博的研究报告会组织全球的博物馆专家进行论证。
“苏富比也明确给我表态了,如果认为这个苏东坡的功甫贴上博的意见是站得住脚的,他们是会维护买家的利益的也是会维护我们自己的声誉的。但是如果专家一致认为上博的观点站不住脚,苏富比同样也会通过各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声誉”刘益谦表示。
谈及作品最初的购买依据,刘益谦认为自己在购买前已经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这件作品张珩《张葱玉日记·书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徐邦达赞扬其“神采飞扬”,为“上品”。
在刘益谦看来,有项子京、安仪周的收藏章,以及徐邦达、张葱玉的讲述,使得这件作品也为了他放心购买的依据:“张葱玉是解放后故宫的创始人之一,有张、徐两件泰斗的说法,我也咨询了其它业内专家,加上我购买古代书画也接近二十年了,我对我买的作品也是相当负责任的”。
“我此前没听说有一个人对这个有不同意见、至于今天为什么突然出现这个文章,我也搞不清楚。”对于这件事情,刘益谦觉得有点莫名其妙:“钟银兰老师和单国霖老师也是我比较熟的,单国霖老师还是我们龙美术馆的顾问,但是新闻出现之前我对此事一无所知。因此在这个事情在背后有什么蹊跷我也搞不清楚。”
“当然我个人意见当是没有说服力的,现在大家对我买的作品有疑虑,苏富比作为一个全球拍卖公司,肯定要对买家负责任。后续他们也会委托全球的专家、知名学者进行研究分析,这个结果出来会有一个说法的。”刘益谦表示。
采访中,刘益谦表示对于一幅作品有不同争论是好事情,但是他也坚定的认为自己本身仅仅就是一个民间收藏的买家,在艺术市场交易的一个角色而已:“在艺术市场发展的这么多年,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收藏的学术机构,对市场上出现过的东西,也没有做过评论。如果大家的意见都是赞成上博的意见,我把这个东西退了就完了,我也会倾听专家的意见。”
“古代字画宋元字画历来都有争议,争议很正常,特别是在权威专家缺乏、遍地都是专家的时候,上海博物馆作为国家博物馆,第一次对民间的作品进行评论与研究,这本身利于民间作品收藏的进步。当然上博的鉴定,是不是能给市场接受与认同,接下来要看苏富比的专家团队对上博专家的看法的意见。”
“目前这种评论是不是正确,有待于市场的鉴定,这对博物馆来说也是件好事,最后是什么结果,我也期待苏富比给我一个交待” 刘益谦说。
而最后提及该作品是否会如期出现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馆展览时,刘益谦表示,要看这件作品的后续进展。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谢媛)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