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徐建融忆恩师王伯敏:他的伟大在于平凡的坚持
2013-12-31 00:06:38雅昌艺术网华东站
著名美术史论家、当代文人画大师王伯敏先生
2013年12月29日,著名美术史论家、当代文人画大师王伯敏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0岁。作为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杰出带头人,王伯敏的逝去,让中国艺术界又失去了一位极负盛誉的美术史理论泰斗。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书画鉴定家、书画家徐建融,是1981年王老的首届硕士研究生之一。
知遇之恩意难忘
在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中,徐建融提及恩师,依旧感谢恩师当年的知遇之恩:“王先生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原来是在中学里做物理老师,从小也喜欢传统美术。1981年的时候,我得到消息王先生在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我去报名参加,当年报名参加考试的有7-8个人,我当时是不大有信心的,虽然当时考试交流下来得分多少自己也不知道,其它考生都是很早就和王先生有联系的,好几个人就在杭州,和王先生走得很近。考试回到上海一个星期以后,王先生专门联系我说要来上海见我,王先生是很平和的一个人,各种感觉也不外露,既然他专程来要上海见我,我感觉自己很有希望。”
“当时交通也不方便,都是用信件联系的。1981年的秋天,王先生和浙江美院教务处李嵩先生,这一天下午,先生和李嵩先生两人来到上海,乘了81路公交车来到东沟中学,到我的物理实验室中,一看全是书画,问了我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随手拿起桌上一幅刚完成而尚未题款的画,要求我当场写一篇题跋,我拿起毛笔便在画面的适当处,写下一段有关画论的短文,在恰好的位置结束,先生不动声色。但他后来多次对人讲到,感到非常惊讶。这还没完,先生又进一步提出要到我家中看看,我表示我家在乡下不太方便,先生说没事,我只能带了他们再乘公交车到了高桥镇,徒步45分钟到家,陋室之中,除了图书,只有一架手提收录机,先生要我放出的是我学习外语的声音。又一个月后,收到录取通知书,就这样成了先生正式的学生。正是先生这种认真地教学之风,使我一个物理系毕业的学生,走上了绘画史学的专业道路。我很感动,王先生身边有那么多的考生,后来录取了我。为了我不辞辛劳专程到上海来,这种行为今天很少见了。”提起当年王老不辞辛苦专程从杭州亲赴上海严格挑选学生,徐建融回忆起来依旧是满满的感激。
“我考试前也看过他不少著作,但人没有见过。老先生这么认真、踏实、负责任,我很感动。后来进了学校,两年半的学习,老先生的精神令我更感动。比如说他的卡片,好几个柜子都是分门别类做好归类的,卡片有几万张,都是他一生积累的。当然这些卡片在今天电脑、网络搜索很方便的时代下,但这种非常认真、踏实的精神在今天还是需要的。包括我们当时研究生每年要出去考察,两年半的研究生就要出去两次考察,在考察的时候,王先生在火车上、宾馆里、休息的时候从来没有空闲的。都是拿了本子、笔想到什么就记下来。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很认真的收集资料,这种精神我也很感动。”
“老先生不仅是老师,而且更像一位父亲、长者一样对待学生。当时他只招了两个研究生,包括每年开学报到的时候,他总要抽出时间,请我们到他家里吃饭。在1982年初,那还是吃不饱的年代,这方面我们也很感动。到了放假了,我要回上海了。他总归也要请我们吃顿饭,一年要吃四次饭。平时研究生上课比较少,都是到老师家里去。老师非常认真负责,这在今天也很少见了”徐建融说。
王伯敏(右一)与徐建融(左二)
平凡而伟大的“三史罕人”
徐建融说,王先生在美术史研究领域是众所公认的一个里程碑:“沙孟海先生形容他是‘三史罕人’,他完成了《中国版画史》、《中国绘画史》、 和《中国美术通史》。”
“但他在美术史论领域的功绩远远不止这三史,在之后他还主持编写了《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这是前所未有的。80岁以后,年纪大了,病症也有了,但是他还是继续勤奋的耕耘,以一个人的力量还出了一部《中国剪纸史》,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我每次去看他,他老是不停的工作。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这个事情他一定要干的。最深的影响就是他的踏实。踏实与学问,他言传身教并且没有架子。我们劝他年纪大了,花费精力的事情不要做了,你可以多画画,对身心健康也更有利。但对他来说,做学术研究,比对画画还有兴趣。比如要写成上百万字的文字资料,整理前期资料本来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但他乐此不疲,而且不感到辛苦,他这个人生就是为学术”徐建融回忆说。
“王先生的学术非常踏实,不是凭空想像的,资料非常详实、文风非常平实,平凡,但做成了伟大的事情。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他的伟大在于平凡的坚持,这都是对我们很深的感触”徐建融说。
(责任编辑:谢媛)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