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邮箱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精品导购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雅昌上海-世博 > 展览 > 正在展出 > 正文

朱友舟 何康太草篆与刻铜、拓片作品展

城市江苏 - 南京
地点鼓楼区广州路83号清凉山公园内(清凉寺后)
时间2017-11-19~2017-12-06
开幕2017-11-19 15:00
朱友舟 何康太草篆与刻铜、拓片作品展,共8点击查看组图

朱友舟教授是我的同门师兄,我们是在2009年结识的,当时我准备考徐利明老师的研究生,到现在一晃七年了。他这次展现给我们的作品 ,完全在意料之外 ,但似乎又在意料之中。谈一谈作为一个师弟来说的感受吧 。不过,这个感受说来有点话长。

2010年我到南艺读徐利明老师的硕士后,和友舟兄几次长谈至深夜,他也陆陆续续给我看了他2006年硕士毕业南艺留校后的作品。我觉得,他对自己的要求很苛刻,因为有压力——当时的他,是徐老师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又是南艺的专业书法老师。他把想自己学的一些东西,赶紧要“抓”出来 。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的这种紧迫感——传统一路,他已经在徐老师那里梳理了一遍,所以他当时极力要想从当代的书法创作中吸收营养,尤其是对孙过庭《书谱 》和二王体系,还有王铎为代表的一些明清大草,我们常常喝一点老酒然后彻夜长谈。不过,当时我就觉得,友舟兄还是会走一条学术性的、偏传统性的、和南艺的宏约深美 、江苏的深厚传统紧密结合的道路。

友舟兄2013年年底在南艺的个展,展现了他的突破——当时的背景是他博士毕业刚满一年。他那一次给我强烈的印象,是在对于大字篆隶笔法和行草的结合,横空出世。因为,展览前一个月他带我去看他创作,一个在长江边上的工作室里,在地上,几百张里面挑出来的作品。后来在展厅现场,面对巨幅大字,所有的记者和业内朋友,都要仰望。同时,在另外半壁江山里面都是他一些精道的小字 、小行草,所以他当时在巨幅大字、精工小字两头上,都去探索。如果说前几年研究生毕业他做到的是:五体与篆刻全能,那么博士毕业后他实现了徐利明老师所说的:巨幅与小品皆工,这和时风有一些不同,但我认为他这样的转型是对的。后来,大家知道,友舟兄远赴美国做访问学者。

去年,友舟兄归国,也听说他要办展,所以我一直在猜测友舟兄会拿怎样的作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肯定不会重复几年前的状态,也不会简单地延续大字一路。因为在美国这几年,他肯定走遍了美国各大博物馆,看到了更多中国古代的作品,同时也受到西方的当代艺术的影响,可谓眼界大开。当然,到作品里面能不能呈现出来呢?可以说,我们内心都在期待。

没想到,这一次展现出来的“不破不立——草篆荆楚风”,是一种完全转换思维的蜕变。从《书法报》关于他的访谈里,我们也能看到他独立的学术思考。仔细拜读作品,包括访谈文章,我觉得这一次的蜕变,跟以前的突破有所不同。以前,是在传统与现代 ,学院派与展览书风,或者说是碑和帖,两极里面所探讨的。这种站队式的道路,很多人是走不出来的。但是这次,朱老师跳出这个站队式的范围,我认为他达到了更广义的、更深刻的思辨性。面对浩瀚传统,我们如何在坚守中发展?在新的文化生态中,书法要往哪里去?放在这样一个视角,我认为他是突破了自己作为一个书法家,作为一个南艺教授,作为一个书法博士的定位,他把作为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范畴的广角镜内 ,因为肩负的学术使命不同,也就势必会导致他这次的作品是一个较新的面貌。

从2009年到现在的七年之内,我觉得朱教授可谓是不露声色,但一旦露声色那就是步步惊心,他的步法和手上的节奏,完全是自己的,呈现出来的时期又是和客观吻合的。我和友舟兄都是从农村里出来的,其实我们对于传统的认识是有很多共同点的。私底下,友舟兄多次提到——四十岁以后还是要不断突破,还要展现足够的胸怀。在这点上,友舟兄是是我的榜样。(李昕煜)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点击查看
昵称 验证码

野生于江苏沛县,祖上是北平的贵族,民国初年,顺京杭... [详细]

袁志山,1943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6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详细]

井士剑,1960年生于辽宁黑山县。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详细]

“与艺术共生”是阆风艺术一贯追求的理念,也是选择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原则[详细]

奥赛画廊具有八年油画收藏经验,加之专家和收藏家等的帮助,兼容并蓄,坚持专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