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邮箱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精品导购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雅昌上海-世博 > 展览 > 正在展出 > 正文

“阑珊处”周雷作品展

城市浙江 - 杭州
地点中国杭州曙光路120号(杭州黄龙饭店艺术长廊)
时间2018-11-03~2019-01-12
开幕2018-11-03 14:00
“阑珊处”周雷作品展,共13点击查看组图

阑珊处

几乎所有用木头、陶瓷为材料的人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扰:因为材料的物理属性,以及这些材料背后所背负的文化符号,我们很难在艺术家与工匠,当代与传统,艺术与技术之间找到统一的界定方式。周雷这一系列的创作,以木头与陶为主要创作媒介,以致我们很难确定艺术家的身份与作品的身份,但幸运的是,这些所谓的对立关系,似乎在周雷这里不太被看重,因此我们可以放心的从艺术家与工匠交织间的关系开始谈起。如果说艺术家是美学系统不断归纳、总结、整理和完善下被造就的概念。那么我们从周雷的创作中发现了某种逃离的状态,艺术家似乎更愿意回到没有艺术家概念的时代去谈作品的问题,这是他这批作品创作的兴奋点,也是个人的审美趣味所在。陶瓷和木雕创作在周雷所取法的“高古”年代似乎很少有被署名的艺术家,而当时所谓的“创作”也更多是生活与信仰的必需品。回到当下看周雷的创作,艺术家这一系列的创作更像是他生活的必需品,或者是生活履历中雕塑形态的个人记录。

那么这批生活必需品的艺术属性在哪?我想有两个关键词是值得讨论的,第一是书写性,周雷的创作中强调线条的质感,对每一根线条保持一种极强的书写性,并将这种书写感运用在作品中的非绘画的造型之中。因此我们在周雷的作品中有两种线条是可以被欣赏的,一种是绘画本身的线条,它来源于对古代绘画、原始痕迹,高古器纹饰的传移摹写。另一种线条则是作品的外轮廓,这种线条需要对品造型进行整体的观看,其中的承转起合,让作品的造型富有一种更加生动的节奏。一实一虚的两种线条在艺术家的作品中相得益彰,则古意使然。第二是随形性,随形是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中最具魅力的地方,在周雷的创作中得到了相应的体现。可以想象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似乎更愿意因材施雕,在尊重物的趣味前提条件下才开始放入创作者的想法,以此来创作一种应该属于材料又应该属于个人的作品。如何有意的保持物的天性,或无意的保留人的手感在周雷的作品中善意的“较量”。

辛弃疾的词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展览取意“阑珊处”,尊于艺术家的本意,周雷通过自己的创作寻找“他”,而回望的动作不断的提醒着我们在当下的艺术创作中应该尊重零落依稀的灯火下那一丝未曾照亮的古意。

林书传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点击查看
昵称 验证码

野生于江苏沛县,祖上是北平的贵族,民国初年,顺京杭... [详细]

袁志山,1943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6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详细]

井士剑,1960年生于辽宁黑山县。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详细]

“与艺术共生”是阆风艺术一贯追求的理念,也是选择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原则[详细]

奥赛画廊具有八年油画收藏经验,加之专家和收藏家等的帮助,兼容并蓄,坚持专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