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邮箱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精品导购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雅昌上海-世博 > 展览 > 正在展出 > 正文

“对·话”徐进作品展

城市浙江 - 宁波
地点宁波市人民路122号
时间2018-11-07~2018-11-18
开幕2018-11-10
“对·话”徐进作品展,共17点击查看组图

从对话到对·话

严峻峰

《对·话》--是徐进迄今为止在国内首次大规模的阶段性作品展,本次展览力图全面梳理与总结艺术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今近四十年的创作历程,囊括以素描、油画、文献记录、手稿等为形式的九十余件作品,是深入了解徐进的创作状态及艺术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也标志着他创作又一个崭新的起点。本次展览旨在呈现徐进以对话的心态重返纷扰的当代艺术现场,在其高速变化的社会潮汐中重新审视生命的存在,回响出对现实的关怀与内心的独白。

破壁

在20世纪50年代学美术的人当中,徐进和大部分的同龄人有着相似的经历:上大学前是“工、农、兵”,上大学后即经历了“‘85新潮美术运动”,彼时西方现代艺术在一瞬间涌入,犹如在禁锢的高墙上冲破出一条裂缝,投射出的一丝光芒令徐进在大学期间成为现代艺术较早的开窍者,在浙江美院求学期间,他迅速阅读了大量国外的读物与图片资料之后,创作方法瞬即与当时美院主流的教学方法相背离,进入了他艺术的“叛逆”期。

在1985年12月2日至15日,由青年创作社、美协浙江分会主办的“85新空间”画展在杭州浙江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在此之前徐进作为四位展览召集人之一,与查粒、张培力、耿建翌、宋陵、王强、包剑斐等共同发起“85新潮美术运动”重要团体--85新空间运动,其间创作并展出《内省》、《对话》、《零点》三幅作品。与同时期的浙江青年画家相类似,徐进的作品也崇尚理性,他们的作品极力避免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把目光转向了现代社会和都市文明,描绘日常生活景观里普通人的意识,画面追求构成、有序、实在、严谨,整体面貌趋向为一种克制、含蓄和冷静。所不同的是,徐进的绘画是从反思平凡的生活而起步的,不同于较多地从有序构成中体现出理性精神的其他艺术家,他的思索更注重人在日常生活景观中个体意识的显露,就其三幅代表作品来看,他以现代主义平涂的色彩和平面化的造型试图将画面中的场景、物象,譬如目送女友远去的背影、离别的车站、冷清的通信大楼等等,置陈在某种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展开,以及画面中每个个体受创作主体意念支配下的精神意蕴的表达。在过去与现在交锋的关隘上,徐进选择以对话的姿态进行沉思与表达,摒弃日后风靡一时的政治符号化与田园诗意化的创作模式,以几分忧郁的冷峻和令人回味的哲思来冲破与发问,并奠定了他日后的创作灵感--以社会问题与内心景观为主体,并以此为起点延续和展开自己的创作至今。

出发

1989年,徐进受芝加哥湖畔工作室邀请赴美创作,正是这一次机会,徐进选择定居纽约,并从大学讲师成为一名街头艺术家,长期蛰居纽约森林小丘的画室。从零开始的徐进虽然在街头卖画谋生,但是感受到了精神与艺术的无限自由,更加迫切的吸收艺术养分,在这一段异乡的日子里虽然看得多,画得少,但却是徐进艺术生涯中一次新的出发。与此同时,“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世贸大厦的坍塌对美国民众形成前所未有的印迹,也刺激了徐进从个体意识的关注提升至人类共同的命运--一场生与死的对话,在此期间他现场写生了大量的废墟画面,炭黑色块在画纸上反复的揉擦,一种压迫、挣扎、呐喊与生命的虚无喷薄而出,这些浓烈形象也延伸至他笔下象征着生的婴儿,传递出焦灼不安的情绪与控诉,这个时期的作品常常带有痛苦的表情与悲情的色彩。同样,在他日后地铁人物的题材之中,徐进将对于人类在周遭环境的表达推向了强而有力的破坏性上,这些人物在他的笔触下恣意扭曲、神秘甚至有些可怖,通过这些具有冲击性的系列作品也披露出这一代人潜意识中的悸动与紧迫的精神迷惘,也为日后徐进绘画中的危机意识与不安景象埋下了伏笔,较之过往更多了一层对于共同命运的内省。

独白

2008年始,徐进辗转于东方与西方之间,这一阶段他的绘画逐步从心灵伤痛的阴霾中平整出来,把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情感化的体验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重新引入绘画,画的也更多的是表现自身有感受的东西。在两种文化沟壑的二元背景之下,这一时期的作品流溢出两端化的独白,不仅延续了85时期严肃冷静的理性向度,关注视点回归至生活经验的表达、自我本体的内省,危机与梦想的幻灭感被富于表现力地纽结在一起。图像的转向还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色彩,把其对当代社会和人生的不安、想象和象征性表达隐藏在幽暗、激荡、梦幻的表象中,从梦魇到梦幻之间,形成了着眼于感觉、想象、情绪等情感化的表达。这个阶段的绘画,题材无论是新闻事件的警世危言、日常生活的众生万相、都市景观的奇异诡谲等等,通过其狂放粗野的造型、瑰异绮丽的色彩、丰富微妙的层次和恣意奔放的笔触等绘画性的处理,呈现的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超现实的物象,这些形象体现出徐进通过对个体意识在集体主义中的放逐、迷惘、变异的思考,力图追问生命的真实与永恒。

同时,徐进再次思考画面的绘画性问题,并且强烈地追求与发现个人独特的创意和表现手法--裂变,始于1987年的兵马俑系列的表现手段。徐进笔下的兵马俑的形象被大片不规则的空白割裂开来,充满立体感和视觉张力。这种试图在作画手段上相反于培根折叠照片而产生的扭曲、收缩、紧张、隐匿形体的变形效果历经多次创新与突破,多次呈现阶段性的变化,一方面挑战着视觉经验的观看方式,另一方面表现出历史碎片的重组与转向,象征着更为深层次的个体意识在世界性景观的感受,即在社会形态的、生产结构、生活方式等急剧变化更迭的当下给人类所带来的破碎化的感受以及缺乏稳定性的疏离与陌生。2018年重新演绎的《对·话》系列作品,徐进从消费社会的流行图像入手,利用单色丝网印刷的制作法,把大众习见的形象--兵马俑和自由女神直接以裂变的表现手法折叠推印在画布上,待画布展开后呈现出扩散裂变的偶发性的形象,一次次的裂变展现出他对东方与西方、古老与现代、过去与现在的认知的继承与革新,是徐进对于全球化语境下的资本、权力、欲望、消费、自然、传统一种回应的策略与方式。这种对机器复制时代中的视觉图像进行解码、编码、再译以对话的视觉叙事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从细胞裂变至宇宙的东方式的思辨精神。

当代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媒介的变化,而是在于创作主体对于生命和人性的关注,对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反省和思考。近年来,徐进以自由、感情的奔放与经历的丰富让他的创作从悲情的现实困扰中剥离出一种本质化的个人关怀与精神性的豁然心性,特别是以在此岸回忆彼岸的风景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隐喻在自然光景中一种危险与不安,还可以看到徐进以艺术家的直觉型敏锐,撷取于新的美学观念--在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形态上的持续对话与探索。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点击查看
昵称 验证码

野生于江苏沛县,祖上是北平的贵族,民国初年,顺京杭... [详细]

袁志山,1943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6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详细]

井士剑,1960年生于辽宁黑山县。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详细]

“与艺术共生”是阆风艺术一贯追求的理念,也是选择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原则[详细]

奥赛画廊具有八年油画收藏经验,加之专家和收藏家等的帮助,兼容并蓄,坚持专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