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邮箱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精品导购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雅昌上海-世博 > 展览 > 正在展出 > 正文

“圈画人生”李海峰当代艺术展

城市浙江 - 宁波
地点宁波市人民路122号
时间2019-01-12~2019-01-25
开幕2019-01-12 14:30
“圈画人生”李海峰当代艺术展,共12点击查看组图

画者的笔触是情人的呢语,每一幅作品必都隐藏着一道谜题,而破解自己画卷答案的关键词,我希望是批判、记录与预见。

“圆”、“圈”,无数的“圆圈”,从圆圈开始的我,其实最初始是无意识的状态。相信大多个性作品的创作初衷都不是刻意而为,1997年以前,我以“点”作画,但这种画法却与“印象派”风格迥异且别具特色,它带给我耐心、稳定、安静。那些密集的、蜿蜒向上,排列有序而渐变的“点”,是我沉淀下来认真思考作画的开始。

回首溯望九十年代,经济窘迫而空间格局自由且漫大,人们可追求的东西不可胜数,然而创作之路泥淖极多,易陷入浮躁与急功近利中,就会对真正的美视而不见。而我一次次将时间消磨在“点”中,把对生命的感情投入画作中,一颗果,一瓣花,一个生命的轮回,鲜活、温暖与甜蜜是那个时期反复流连、徘徊不去的主题。

从瓶中水观察发泡的中药材,是我画中创作“无序”之美的元素之一,这种错位的迷人打动了我。在大学时期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我倾向于视觉错位的处理手法——在大瓶中装水,再投入想要绘画的对象物品——奇妙的物理反应发生了:在一方瓶界之中,光与影反复交战,将矛盾、错落的空间感糅杂在一起,无数不同的正面与侧面在空间之中相互叠加、彼此交错,这些折裂的交错点没有着落,便愈发能凸显其两面性。“意象的漂流瓶”,当提及这个词时,期望、恐惧、胆怯、绝望的祈求便翻涌而上,这些情绪来源于我的父亲。他是一名曾遭遇过海难的海员,在没有手机、无法发送电报的风暴之夜,海上漂泊的流浪者们唯有将遗书与希望寄托在漂流瓶之上,如若无法生还,那便祈愿有人拾到他们最后的呓语,带信给远方的家人。漂流瓶是传递信息,是美好期望,是一种隐秘的比喻,它寄托了内在心灵的期望,就像每当父亲出海,我们全家就会期盼他平安归来。 作为古老传递信息的载体——漂流瓶, 已经逐渐被人遗忘, 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的电脑网络上的信息漂流瓶充实着人们的生活。 而漂流瓶对我来说, 它是一种形象符号的载体,在画中我通过对漂流瓶这一实体形象的反复, 反虚拟的电脑网络形象, 将我的思想传播给大家, 用漂流瓶这种直观的表现形式再现我们对信息时代的思考。

“多重意味的复合体”,我的作品后来被这样形容着,艺术不能局限于形式感,否则它将成为牢笼,我所做的是要如何摆脱它。对画面进行完全的概念化,便是我从所见即所绘的传统技法中逃脱的一条密道。“用这种抽象性的绘画手法创作出了许多有形象有主题的具象作品,并赋予了诸多耐人寻味的内容”,这是我在从“点”迈向“圈”时候给自己下的定义。

2007年的时候我邂逅了“圆圈”。一开始,我将圆圈画得很大,随着一遍遍地叠加,这些圈将越来越小,越来越密,它们由随心所欲的概念,逐渐缩紧成面面俱到的写实。我画圆时落笔地很松快,因为圈和圈叠加后会留白,即使不断叠加,也始终会有白底留下来。不用太在意这些圈圈的“形”,它们能够自己接纳自己,仿佛天生拥有改变的能力。

我聊天、品茶、喝咖啡、玩古董、欣赏阳光、月光甚至灯光,这一切都不会妨碍我的手指,它们带着笔,笔带着它们,一个圈圈接一个圈圈,这甚至是一种惯性,一种神奇的魔力。圈圈们懂事且善解人意,它们会自觉向内靠拢,随着圈圈的收紧,画面也逐渐变小,最后化作了一个点的概念。也会从一个小圈无限的扩大循环。

我所要做的是继续探索,探索怎样把线画到极致,从一开始的随心所欲,到后面手随心到,意在笔先。如何做到有圈、有面、有点,还能让它们完美地彼此契合,互相拥挤着包容,在意料之内又不知不觉地到达极致,这是我作画的目标所在。

同样的,钱币、诱惑、性,都是频繁出现在我笔下的意象,我试图表现出人的生存与精神、社会本质的诱惑与陷阱。《面具》系列作品是形形色色的人物带着统一的雾霾面具,情绪冰冷而疏离,带着工业城市的沉重霾气,为人与人之间的伪装套上了合理的面具,社会矛盾与社会秩序被和谐的隔离开来,人们生活在假面舞会的虚拟现实中;《$》中则更直白地将美钞贴在人物面上,反白的瞳仁与漆黑的皮肤之下,隐匿的唇正与新鲜的美钞进行一场甜蜜的拥吻,让圆圈勾勒的画面呈现出一种死灰色的活性感;《傍晚》隐喻着一种沉寂与思考,司空见惯的泳池分隔出此岸与彼岸,人与人内心的距离随着时间渐行渐远,池畔的三条犬如人的潜意识一般若隐若现于画面中,重新审视自然,日常的情景构成了新的场域。在我看来,没有日常的画题是不合格的,小笼包、黄瓜、冬笋,超市的购物筐、锅碗瓢盆,这些“身边无意识且很常态的东西”是一种对都市与人类之间关系的渺小隐喻,那些平凡的归属感与空茫的冰冷感既冲突又包容,这些矛盾互相撕扯着,以圆满的螺旋式的“圆圈”来勾勒变形的世界,并非是为了单纯的视觉享受,更多的是想用艺术来为人生呐喊。

圆圈代表着一种流动的固态,而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寻觅着画作的平面性,如何塑造二维空间,减弱明暗关系。只有通过自我觉醒,这不止是艺术的写实,也是社会的惯性。故而在创作当中,我想表现一种能比对时空的跨度,具有独特概念性的东西,所以我更加追求既带有神秘性,又和我们社会有所关联,最后降落在折射自我心态的画面。

这个世界是错位的,我们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而圈即圆,从圆圈之中,每个人所见不同:事业的轮回、社会的轮回,生命的轮回。它既是解构,也是建构,它既是开始,也是终点,生生不息,永无止境,它是哲学,是宇宙的循环链,也是生命的进行时。艺术, 我一直认为它是人生的一种生活状态, 是个需要激情的工作, 同时也需要辛苦和守候, 需要经历一个很漫长, 也很辛苦的过程。 而把艺术当作生活以后, 我也就很欣然的接受了它给我的甜蜜与痛苦。

独到的思想与众多的作品是通向艺术殿堂的首要条件。有本书上这样写道: 别期望人们都承认你, 只要你这样做了, 你就拥有了多种可能性, 从拥有孤独到拥有观众。

李海峰戊戌冬月於申城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点击查看
昵称 验证码

野生于江苏沛县,祖上是北平的贵族,民国初年,顺京杭... [详细]

袁志山,1943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6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详细]

井士剑,1960年生于辽宁黑山县。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详细]

“与艺术共生”是阆风艺术一贯追求的理念,也是选择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原则[详细]

奥赛画廊具有八年油画收藏经验,加之专家和收藏家等的帮助,兼容并蓄,坚持专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