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山·境象”引发关于绘画本源之路的思考与探索
2012-06-30 10:21:29《美术报》
6月23日下午,“南山·境象”具象表现油画作品联展在杭州人可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邀请了9位年轻的油画艺术家,大都为美院的年轻教师,他们对绘画有着各自不同的追求,代表着年轻一代对当代油画艺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展览汇集了40多幅功底深厚的具象表现主义油画作品。这些作品真诚而富有感染力,是年轻一代画家对生活的诠释,对人性的解读。
显然,对于绘画来说,我们不能去追问“绘画是什么”。对于画家而言,绘画不是一个对象化的行为方式,不是与画家对立的他人行为,也不是一个仅供画家研究的表象事物,绘画是画家生命本体的存在方式。所以他要回答的不是“绘画是什么”的问题,因为在这个发问之前,绘画已经“是”,而且已经在那里了。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兰友利认为:画家的工作不是去穷究那个“绘画是什么”的问题,画家要做的工作仅仅是“让绘画是”。“让绘画是”也就是让绘画存在,“让……存在”就是让它以自身的方式显示自身,而并不是在相互的关联中显示为一个观念的产物。当绘画以自身的方式显现出来的时候,“让其存在”也达到了听之任之的“无为”,但是这种“无为”却是在放弃了对象世界的占有之后所肯定的“物自身”。这个“物自身”所揭示的绘画本身是什么呢?就是绘画的自由。
我想许多人都很想了解学院的年轻教师、年轻艺术家对绘画的认知和追求,限于版面,这里摘录部分画家的只言片语,以期能从他们的照片之外体验这些艺术家思想上的火花:
最内在、最独特的绘画体验处于极为深邃的精神世界之中,它是概念思维无法企及的隐蔽领域……将梁
我理解中的画画不是复制照片,我想画出我对生活的体验……李文东
把内心的情感自然而真诚地涂抹到画布上,用简单的心画心中的画,画自然的美……刘世江
今天的绘画价值依然与绘画自身的品质有关,这种品质更多地沉淀在绘制过程中……邬大勇
有时我会想起一跪一起的西藏朝圣者,而坐着现代文明的吉普的我从他们身边悠闲地急驰而过,虽然都是往布达拉宫而去,但我们到达的绝对不会是同一个目的地……张佐
我时常在画布上看到一些隐约的形象,每当此时,紧张兴奋却又小心翼翼;像快出壳的小雏鸡,要帮它出来,但不能伤到它的娇嫩……赵明芳
“南山·境象”既寓意着一种“无为”的隐逸文化的情境——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对架上绘画的持守作为“回到绘画本身”的努力,呈现出最可贵的品质是画面中的那一份沉静。老子说:“静为躁君。”一切浮躁的表现只有在复归平静中方能达到持久并趋于永恒。这种沉静不是普通的安静,也不是肃静,而是体现为“虚静”。主体性在绘画中隐退,事物自身的存在则得到显现。一方面这些画家不放弃物象的实体化的描绘与空间实存感的表达,另一方面在实存感的背后又隐藏着一处“空”。这处“空”体现在空无一人的风景中,弥漫在人物背后的墙面中,也隐含在人景交互的纵深空间中,在绘画的图与底的相互映照下揭示出显现与遮蔽的双重关系。
正如每个人的指纹各不相同,每个人对绘画的理解和解读也会有着微妙的变化,画家在过程中思考画面,而观者在画面中思考过程。而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到现场去读。
此次展览为期一个月,意在做出一个过程性的梳理,并以此为起步作为一个出发点,希望能够逐步引导出关于绘画本源之路的思考与探索。尤其在图像化时代,绘画如何明证自身的存在意义。
(责任编辑:王璐)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