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涨价新思维:只为维护品牌“高度”?
2013-12-24 10:03:12中国财经报网
其实,奢侈品的例行涨价已是业内不成文的规定,每年春季或者年底调价一两次,每次涨幅3%~5%左右。奢侈品价格每年的上涨似乎已经成为其固有的品牌策略。美国劳动统计局统计显示,在过去的10年里,奢侈品的价格已经上涨了60%。但是,本轮奢侈品提价已是今年的第三次了,前两次涨价分别在年初和今年4月份。
成本上涨成奢侈品涨价借口
对于涨价的原因,大部分人将其归结为成本上涨。
针对奢侈品频繁涨价的原因,奢侈品大牌们每次的官方说辞都是,综合考虑了原材料、汇率等变化,所以要在全球范围内上调价格。然而,奢侈品的定价原则,从来和一般消费品定价不相同。 奢侈品超越了传统的定价思维,它首要的任务是要保持高价位这一根本的属性。奢侈品大牌所谓的“成本上涨”一说根本站不住脚。
国际大牌的真实成本
对于疯狂的涨价潮,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了奢侈品牌全球定价公式,以皮具、服饰、箱包等快消品为例(不包括珠宝、名表、化妆品和香水),其中中国市场的定价为:
原材料5%+加工成本10%(含设计、成品加工、运输)+利润保有率45%(品牌定价与年度价格涨幅)+广告与公关活动成本8%(年度)+专卖 店年度拓展成本6%(含商业便利条件)+人力资源团队成本10%(年度)+进口关税、消费税部分增值税等综合税率平均值16%=中国市场零售价格。
奢侈品成本里的品牌价值已经成为重要的一项,而原材料和加工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
业内人士则指出,奢侈品涨价的真实原因,一方面是在于其基础的运营策略。奢侈品“高价位”这一特性,在汇率变化、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下,不涨价就意味着贬值,也意味着拥护者的流失。另一方面,奢侈品品牌通过涨价提高排名,涨价后再进行饥饿营销,让消费者们入套。
有数据显示,欧洲奢侈品接连遭遇“被贬值”现象,欧洲奢侈品集团的价格战略很清晰,就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保留品牌的高价值形象,一旦有任何影响奢侈品牌形象缩水的因素出现,都会导致奢侈品涨价。如果不及时调价,可能会走向皮尔卡丹和梦特娇的悲惨境地,沦为一个普通品牌,其形象价值更是一落千丈。
此外,一些品牌调价缩小欧洲和亚太区产品的价差,以引导消费者多在当地消费。Prada发言人表示,如果欧元持续疲软,那么为了减少与中国的价差,我们可能会考虑将产品在欧洲的价格提高最多10%,当然我们不会提高产品在中国内地的价格。
跟欧洲市场提价不同,目前,中国市场尚未收到涨价通知。据业内人士预测,这股涨价风将在明年3月到达国内。
(责任编辑:王璐)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