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为何研究拍品《功甫帖》
2013-12-30 09:38:04《文汇报》
上海博物馆3位书画专家近日为何研究起今秋于纽约苏富比成交的苏轼《功甫帖》、一家国有博物馆为何会对一件来自艺术品市场的拍品产生兴趣,连日来引发坊间的种种揣测。记者昨天据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官方微信账号发布的信息获悉,上博专家之所以将目光投向《功甫帖》,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通过对上博自家馆藏《刘锡敕》的研究而顺带涉及,因为两者可以互相佐证。由此一来,不难得出,研究者是从纯学术的角度进行研究与探讨的。
清代书画鉴藏家李佐贤在《书画鉴影》中记载,《功甫帖》与苏轼的另一幅作品《刘锡敕》以及米芾的两幅作品合裱在一起,成了《苏米翰札》合册。而据书画鉴定家马成名考证,这一合册民国年间被天津的银行家许汉卿收藏,4幅作品均经过重新装裱,其中这幅《功甫帖》何时从许汉卿手中流出不得而知,余下部分2001年则由许汉卿之子许允恭无偿捐赠给上博。研究者通过研究上博藏有的《刘锡敕》,发现这幅作品系伪本,钩摹自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的《诒晋斋摹古帖》,钩摹时间约在嘉庆十年(1805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之间,并非徐邦达先生在其《古书画过眼要录》中所认为的“明人伪本”。研究者对于《功甫帖》的质疑,是由对于《刘锡敕》的质疑而始。经过进一步研究,研究者发现《功甫帖》与《刘锡敕》的钩摹手法如出一辙。
(责任编辑:王璐)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