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新闻正文

2013时尚热词:买手店来袭

2014-01-02 10:39:27周末画报 作者:刘洋、钱婕、陈小荣

  老佛爷、连卡佛、10 Corso Como……

  越来越多的买手店涌入中国内地市场,他们看中了怎样的机会,

  这里是蓝海,还是腹地?

  当老佛爷百货的全球董事局主席Philippe Houzé与一些品牌商谈进驻中国老佛爷的计划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北京?中国?或许我们还是再等等吧。

  5年前,时尚买手陈晓陵想在中国内地招聘买手,但她发现这根本不可能。做买手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一点:语言,几乎就把所有前来应聘的人拦在门外—因为买手需要在世界各地飞,要和当地人沟通,如果不掌握英语根本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然而今日,要找这样的人开始变得相对容易。几个月前,新任老佛爷百货(北京)有限公司商品部副总裁的陈晓陵,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买手团队。这些买手来自中国的东南西北,有男有女,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英语流利、全部是海归”。

  不仅寻找买手开始变得相对容易,市场上对于时尚的需求开始变得多元、消费者收入也达到一定水平。“内地就像早年的香港,中高端品牌或者设计师品牌相对还是空白区域”,沈嘉伟这么向《周末画报》描述。沈嘉伟是香港I.T集团的创始人,是20多年前,马丁鞋、英国版李维斯牛仔裤风靡香港的主要推动者,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川久保玲设计师品牌(Comme des Garcons)的香港引入者。

  “买手”、“消费者”,当这两个要素开始逐渐完备的时候,买手制有了最基本的生存土壤,很多外国品牌也开始争相寻找渠道进入中国。由此而来,老佛爷、连卡佛,乃至植根于意大利的10 Corso Como都在2013年齐齐涌入中国,他们希望能撬动零售的新蓝海。几年前,老佛爷、连卡佛都曾雄心壮志而来,铩羽而归,如今,真是等来了买手制进入中国的好时机吗?

 

  TIMING很重要

  “连卡佛”、“老佛爷”,如果你是潮人,可能会依稀记得五六年前乃至10多年前他们都曾在中国开疆辟土。彼时,那些国内很少见的品牌和个性的服装鞋履等品类集合店面少人问津,这也让他们迅速地在公众视野中隐退—连卡佛关闭了部分门店,老佛爷也关闭了只开一年的北京店。

  在百货还兴盛的时代,买手店可谓是异类。与传统的百货采取和品牌商联营来扣点盈利不同,买手店更强调个性。这种门店主要以目标顾客独特的时尚观念和趣味为基准,买手自主采买不同品牌的时装、饰品、皮包、鞋子及化妆品等商品,融合在一起销售,利润空间也来自于采买与销售的价差。

  几年前的中国内地市场,除了缺乏时尚消费人群以及经营人才之外,海外的经营模式在中国内地的嫁接困难也是导致买手制没有合适生存的成熟土壤的原因。

  忆及从前,连卡佛总裁Andrew Keith不无感慨,他向《周末画报》坦言,连卡佛在最早进入中国的日子里,并未严格执行买手制的核心模式,即采取“特许经营”的模式,将店面出租给各品牌,而非全资购买产品的买手制模式。这种模式使得连卡佛失去了买手制最核心的竞争力—对产品以及品牌的有效控制,此外,服务与购物体验都跟不上,并不能将连卡佛的内涵充分展示出来,2006年~2007年连卡佛先后关闭在上海、杭州和哈尔滨的三家店铺。

  比连卡佛更早一点来到中国内地的老佛爷百货,则主要因为对中国顾客了解的障碍匆匆结业。已是满头银丝的Philippe Houzé告诉《周末画报》,他的前任CEO采取了积极的全球扩张政策,在俄罗斯、印尼、德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开出老佛爷门店。然而对巴黎老佛爷的单纯复制让Philippe Houzé很不满意,“那不是我想要的样子。如果你是一个商人,当你准备开一家百货店的时候,第一个需要关心的事情应该是你的顾客。你的顾客喜欢什么?你的顾客想要什么样的品牌?亚洲的、欧洲的?价格高一点还是低一点的?”在Philippe Houzé看来,店铺里一切的设计与产品挑选都该与当地市场的消费者息息相关,显然,当时的老佛爷百货并没有那么了解法国以外的市场,海外市场也业绩平平。1998年,Philippe Houzé掌舵老佛爷,他迅速关闭了一年前才开启的北京店铺,此外他还关闭了当时新开的莫斯科、新加坡等店。

  似乎是无声的约定,2013年,曾经离开中国的老佛爷、连卡佛整装归来,同样以买手制著名的美国梅西百货、尼曼百货、英国玛莎百货也试水中国,意大利的精品生活店10 Corso Como也首次来到中国开店。

  Timing合适了,几乎是从业者一致的回归号角。咨询公司贝恩发布报告称,在经过三年两位数增速之后,预计2013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增速放慢至4%~5%。但正是因为全球奢侈品市场不景气,奢侈品百货才更要抓紧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中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数据同样给出了佐证。过去4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以每年16%~20%的速度递增,2012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占整个行业销售的27%。

  “从2006年至今,中国消费者的品位有了极的提升,在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个性化。从这个角度看,奢侈品百货业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时机。”Andrew Keit甚至觉得时下的中国内地市场很像早年的香港市场,而连卡佛正是在那时孕育成长起来的。

  环顾奢侈品消费市场不难发现,经过近几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这两年中国高端消费随着经济的减缓也开始呈现出一些理性的回归与成熟。一部分成熟的消费者也逐渐培养出对品牌个性的选择,成熟且具有高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开始不再盲目追求大牌,而是注重个性化,他们对时尚有自己的见解。这种成熟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是消费市场的细分,这就是越来越严重的同质化的百货所不能提供的购物空间。

  “无论是品牌还是风格,大家对时尚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这是买手制能够发展的重要条件。”老佛爷百货(北京)有限公司CEO沈朗说。有些单品、有些品牌,或许消费者还是会选择传统的奢侈品进行购买,而有些单品则更倾向于选择潮流时尚的独立设计师或小众品牌消费。而买手制,正是提前帮消费者作出时尚的选择与归类,作为世界顶级买手以及连卡佛时尚总监,Sarah Rutson的工作是与设计师、买手、顾客以及媒体等方方面面打交道,负责侦测潮流的微妙走向,发掘新的设计人才,以及挑选每一个系列的关键单品。“在采购之前,我们的工作人员会进行预测和整理,对这种趋势和关键单品进行总结,并了解消费者对什么感兴趣。”而无论是连卡佛还是老佛爷,它们的零售生意就是奠基在买手制之上,也是现在它们进入中国最大的优势所在。

  同时,由时尚买手先行以三至五折的价格“吃下”货品,再进行销售,直接把百货的利润从联营百货的5%提升到了买手制百货的25%~35%(税前利润),利润的保障、消费环境的形成,买手店顺势而来。

 

  弄“潮”老佛爷

  看好的时机,每个人都在回归中试图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多年前的孤身奋战来到中国水土不服不同,老佛爷这次选择了一条合作之路试图在本土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老佛爷重返中国,前后历时6年多。Philippe Houzé就向记者直言,纠结之处除却百货业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用时长度之外,老佛爷深知不能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中国仍是一片陌生的土地。为此,老佛爷挑选了一家更懂中国市场的商业伙伴来共同经营,这便是由沈嘉伟创办的香港I.T集团。

  在Philippe Houzé看来,在中国市场总共有200多家门店的I.T,对零售、时尚以及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必有深入了解,而这些是老佛爷所需的。这家起源于香港的公司近年在内地的迅速崛起,有业界人士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I.T没有竞争对手,内地个性时装细分领域刚刚起步,而I.T.与很多国外品牌的合作协议都是独家代理。因此它有能力大幅提高售价,将品牌形象打造得更高端,这个策略使得I.T 在内地拓展顺风顺水。

  目前,I.T已在上海、北京、成都等14个一二线城市开设了直营门店,还在其他地区有加盟业务。“I.T了解中国顾客,我们既有法国的眼光,也有中国的渠道,北京的老佛爷就是具备这双重优势。”

  与I.T的合作,Philippe Houzé还试图营造一个完全不同于法国的老佛爷,因为他试图在中国走的并不是高大上的奢华路线,而是定位以中国中产人群为目标顾客的“多数人消费得起的高端商店”。这虽高于西单商圈内的大悦城、君太百货和汉光百货等,但从老佛爷一贯以来的定位来看,还是更加 “接地气”,开业当天,著名奢侈品牌 KENZO 在门口设摊派发印有品牌标志的杯子,引来不少人排队,瞬时一抢而空。

  西单商圈每日客流量30万左右,并且紧邻大学校园有充足的年轻潮流消费群体。Philippe Houzé的愿望是,他希望老佛爷把“潮”带给每一个人。老佛爷将自己丰富的品牌合作资源带入中国内地,例如将在巴黎店热销的Sandro、Maje、Zadig & Voltaire、Japan Rags、ShellysLondon等欧洲潮流时尚品牌首次引入中国内地,被香港利丰集团收购的比利时老牌奢侈品Delvaux也在这开设了中国内地首家门店。

  “中国消费者喜欢时尚又不想为产品花费昂贵的价格,他们想要法国的产品,也同时喜欢亚洲、中国特色的商品。”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Philippe Houzé还在北京老佛爷中加入了中国元素,不少中国新锐设计师品牌,如刘清扬的Chictopia,张弛的 Chi Zhang,王在实的VegaZashi Wang 都在老佛爷开设了专柜,该类品牌此前除了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BNC出现过外,多数都是首次正式进驻大型百货公司,也为国内独立设计师品牌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许多新锐品牌的操盘者都是一些朝气蓬勃的年轻时尚从业者,他们有的来自家族服装企业、有的来自金融行业,根据80后对时尚的个性化理解,独立开发或引进潮流品牌,利用老佛爷一展身手。

  单品价格在1500~4500元人民币的货品是北京老佛爷店铺里卖得最好的商品,约占总体商品的60%。陈晓陵坦言,“涵盖了中间、中间偏上的消费人群的1500-4500元价格区间,并不是很容易耕耘,很多商场在这里做得并不好,因为中间档真的是很难做的一个位置,但我们做得不错,主要是因为我们真的潮。”“潮”的背后是买手们辛苦工作的付出,每一个单品的搭配,地域的鞋号区别等都是买手们采买时要注意的。具体详细的分析,是为了保证手中货物的销售率。销售率高、卖得快,是决定一个买手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陈晓陵说:“在内地市场,打折季前80%-85%的销售率算是不错了。”买手们细致繁复的工作,成为老佛爷百货“每天都有新陈列、新商品、新品牌、新事件”的重要保证,在这 种高压高要求下,品牌的淘换率很高,“可能有些品牌的存在周期只有3个礼拜。”沈朗这么说。

 

  电商的诱惑

  重回中国市场,除了老佛爷调整定位的策略外,连卡佛也在寻找自身不同的发展路径,首先选择了电子商务打前站、摸底。

  其实在连卡佛电商平台上线以前,连卡佛本已有线下店铺运营,但迫于实体店的高额成本以及当时市场的接受程度尚低,2011年连卡佛无奈关闭了一些门店。连卡佛要维持其高端形象,需要“上万平方米”的店面规模,在上海、北京等奢侈品重地,地价早已居高不下。在上海,许多店面的租金标准是每平方米50~60元/天,在南京路、淮海路等地,租金甚至会高达每平方米100元/天,这无疑给零售商造成沉重的压力。对店员的要求也极高。高端装修、高端销售带来的结果是成本的居高不下。为了破解处在高成本、低销量的状态,连卡佛发力电商。从那时起,线上平台成为连卡佛重新认识中国市场的重要渠道。线上经营的品种从女装、配饰慢慢扩展到男装,家用。连卡佛甚至还在一些地方全资建立了仓库和物流配送中心,自主配送连卡佛门店所在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及成都的线上订单。

  通过电商的运营以及数据反馈,连卡佛总裁Andrew Keith告诉《周末画报》:“电商最让人激动的一点就是,它确实给我们展示了惊人的增长。中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增长非同小可,过去两年达到三位数的环比增长。所以我们一定会做电商。”同时,电商的数据反馈也让连卡佛对不同地域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喜爱偏好、消费能力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些为连卡佛重开实体店做好了准备。

  通过观察,连卡佛重新回归中国后,Andrew Keith把第一站选在上海,因为在他眼里,“上海顾客始终在寻找与众不同的产品与零售体验。与传统百货相比,买手制百货为顾客带来了更加精挑细选的商品与独特的购物体验,成熟的买手制百货已经越发被高端消费者所需要”。

  实体店也与线上走了不同的路线,在形象顾问、个人VIP服务上下足了体验的功夫,为门店集聚更多的忠实粉丝。产品线上,连卡佛通过旗下的鞋履配饰集团Pedder Group,先锋时尚精品店Joyce以及负责零售、管理和分销的俊思集团,实现从不同角度的垂直整合,巩固其精品店加买手制的核心商业模式。连卡佛上海旗舰店试营业之后,最受欢迎的一款鞋履是英国新锐鞋类设计师尼可拉斯·科克伍德(Nicholas Kirkwood)设计的。而这位设计师的第一份工作机会恰恰是Pedder Group提供的,在垂直行业的资源积累,为连卡佛带来了很多合作的资源。

  目前,连卡佛成为中国唯一一家提供线上线下整合服务的多品牌、全价奢侈品百货公司。这意味着,连卡佛实体店里95%的商品,消费者都可以在线上买得到,而且如果觉得收到的货品不是很如意,还可以直接拿回实体店退货。

  Andrew Keith将电商与实体店的结合称为“连通商贸”,他表示:“这是打通全渠道策略的关键。许多网站只售卖‘精选商品’,而我们有95%的时尚产品与美容用品在网上都有售卖。我们有网上购物礼宾部,整个电商由香港的团队操作,所有网上订单皆可于门店取货或退货,通过电商为消费者提供全面升级的服务和产品。我们很快会让我们的家居生活品上网销售。”

  线上平台的开通不仅让消费者多了一个购买连卡佛商品的渠道,也恰好弥补了实体店在地域和数量上的限制,可以让连卡佛到达更多的消费者;此外,网站数据也直接成为分析市场的晴雨表,Sarah Rutson是一位有着25年经验的时尚买手,她坦言网站是很好的数据来源,能帮她预判下一季消费者的喜好。

  除了连卡佛,值得关注的是,时下互联网也正在孕育着买手制的一些新机会。2010年,时尚达人孔雪来到英国留学学经济时,她不会想到今天她运营的买手制网站TOPBUYER会撬动中国新的商机,因为传统的买手门店都并没有长期挖掘新锐的设计师,她就利用了身处英国的优势,一方面深入挖掘英国的设计师,与英国设计师联盟打通,将新锐的设计师作品更新到网站,另一方面,设计师也通过她的网站将作品带到中国来,目前她的网站已跟400多个英国本土的设计师合作,签约独家运营的有二三十个,或许下一个潮牌就诞生在这个平台,而这恰恰是互联网经营下的买手制的小而美的存在。

  但运用电子商务投石问路,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买手制经营的百货。美国梅西百货曾计划在2013年6月将中国奢侈品特卖网站佳品网转型为梅西百货的在华线上商城,但日前公司宣布该电商计划暂缓,梅西百货发言人Jim Sluzewski表示,公司暂停中国扩张的原因是需要对中国消费者进一步进行了解,近期暂时没有后续扩张计划。英国玛莎百货也在进军中国不久之后,宣布公司暂停中国扩张。

  究其原因,恐怕有一点很重要,连卡佛定位在奢侈品,所以其售卖的商品大多已经为中国消费者所熟知,这种情况下,只要做好渠道便可以获得消费者青睐,而如若售卖的品牌既不为消费者所熟知信赖、价格又一点也不和蔼可亲,消费者自然不会买账。要说服消费者接受这些价格比大牌亲民很多的国外品牌,必须实时了解自己的消费者,保持良好的互动沟通,显然线下运营在最初阶段更为合适。或许这也是即便老佛爷百货在境外有着相当成熟的线上业务运营经验,却在中国并不急着开展线上商店的原因。面对《周末画报》记者,沈朗明确表示公司将来会涉足电子商务,但现在还没有任何实施计划。

 

  未来空间

  无论是老佛爷在寻找中端的消费人群,还是连卡佛在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时下的这些买手店都不仅仅是一个购物空间而已 ,他们都在试图营造一个可以潜入消费者生活的空间,于是,各种展览、餐饮、美容服务成为买手店的新风景,而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增强客户的黏性,显然,这些买手制百货已经看到了传统百货的局限,为中国内地市场做出了改变。

  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特定的人群受到邀请,与国际大腕像老朋友那样在一起开party、把酒言欢。国际超模头顶绚丽的光环与追求买手制的消费者共同交流对潮流、时尚的独特看法,老佛爷在无形中为购物这件事创造了一种社交属性。这种具有社交属性的线下的强联系,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黏性,对消费者的贴心服务以及仔细研究也是线上消费无法比拟的。此外,各家店铺也都增加了餐饮、美容、时尚及艺术展示的空间。连卡佛此次开业的上海旗舰店,个性化商品与美容、时尚及生活方式的服务区相映成趣,而近三百平方米的艺术空间,专门展示新兴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创意作品。而老佛爷百货除了散布在各层的时尚展示区之外,更是将两层辟为餐饮区。意大利的精品生活店10 Corso Como还在店里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咖啡厅,不再仅仅是购物,而是体验生活,这是大家一致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大家都在追求发展的速度,连卡佛希望2014年就能在成都开出新店,形成北京、上海、成都为三角的发展势头,而老佛爷更大的野心是在5年内,开出15家老佛爷百货。大家似乎都忘记了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跌倒过,再战难道就没有风险吗?

  当营业面积动辄上万平方米的买手店来到中国内地,商场要承担所有的库存,不成熟的买手们往往给百货商场带来不小的经营风险。目前内地的买手虽然有些有着海外或香港的工作经验,但他们对内地消费者了解不够,对内地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也一时难以摸熟,买手采购的服装风格往往过于新潮。

  罗兰贝格合伙人叶珺就表示:“买手制模式利润比较高,但风险也非常大,成败取决于买手对消费的预判,商场的业绩与其自身的经营好坏直接挂钩,经营得不好容易出现较高的库存。”

  Andrew Keith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在中国开拓市场需要花很多时间,更要耐心。“不能把这里当作是一个可以迅速赚取回报的市场,而要花很多时间建立业务,建立与顾客的关系,在这里建立起强大的商业体系。”而北京的门店,连卡佛计划是连续5年都能实现保本经营,他们仍旧在耕耘这个市场。而在Philippe Houzé看来,风险是生意的一部分,“没有风险没有生意。所以评估风险很重要,评估建立商店、选择商品、品牌的风险。”

  除了可能面临的水土不服导致的库存风险,买手店目前面临的更重要的挑战是找到适合的人才,买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但买手制百货面临的问题是一旦培养一个好的买手很快会被挖角,企业会进入不断培养人才又不断流失人才的一个怪圈。这也是国内买手制不能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谁能把握住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的战场中尽快占据有利的位置,时下这些蓝眼睛、白皮肤的世界买手,能否在这个东方市场找准达人们的需求至关重要。

  在电影《少林足球》中,周星驰带着自己心仪的女子赵薇进入打烊后的连卡佛试衣,随后他却不得不在连卡佛里以清洗地板作为代价。这是桥段,却也是香港人对连卡佛崇拜的真实写照。或许连卡佛、老佛爷这些外来的“贵客”们也期许,他们以后在中国内地市场能迎来像在本土发展的辉煌,至少把到他们那消费视为身份的象征。

 

  专访老佛爷董事局主席 Philippe Houzé

  Q:老佛爷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内地后又很快退出,过了这么多年,您怎么看中国内地市场?

  A:中国市场很大,也充满竞争。所以,中国内地并不会等待老佛爷的到来。但我们如今以一种不同的路径重新来到中国。首先我们有很好的香港合作伙伴,与此同时,越来越多购物中心在中国内地诞生,更多中国内地消费者习惯在购物中心里体会最新时尚趋势,而我们作为一个法国味十足的百货商店,我们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时尚秀场,带来新的品牌,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充满法国品味的产品。

  Q:中国内地顾客在您看来是什么样的一群消费者?

  A:我认为她们喜欢时尚、她们不想为产品花费太多的钱,她们追求法国的品味,也同时喜欢亚洲、中国特色的商品。比如说,她们可以在我们北京店的第五层找到许多充满亚洲特色和中国特点的商品。所以我们提供的是价格合理的时尚产品,既能满足中产阶层也可满足中高端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Q:但这样是否就颠覆老佛爷作为高端奢侈品百货的形象?

  A:这并非坏事,因为我们是很高端的商店,但我们希望成为大多数人的高端商店,老佛爷必须是大多数人的老佛爷。所以我们建立在这里的商店,提供了更多时尚的品牌、产品以供选择,而对于那些想要拥抱时尚的中国内地消费者来说,她们也能支付得起。

  Q:那您准备怎么引导中国内地消费者的品味?

  A:通过不断更新店铺的商品。每天商店都会发生变化,都会有新的产品陈列,每一天都有新的产品、品牌会进入。每一天都会有新的“事件”发生。

  Q:2013年下半年中国多了很多买手制的商家,您如何看待这个趋势?

  A:对于一个商人来讲,他首先要尝试了解消费者到底是什么样的。帮助消费者精选商品,让他们惊喜,为他们提供服务。买手就是做这样的事情。,她们真正创造了产品供应的不同。我们的生意就是奠基在买手制之上。它创造了老佛爷的DNA。

  但同时,我们不仅在寻找新的供应品牌,也在不断创造自己的品牌。老佛爷也在卖自己的自有商品,这与其他人很不同。只有买手才能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这与向小型零售商提供店铺,让他们开设精品店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通过买手来实现我们的理念。

  Q:在您看来,中国市场的潜力有多大?

  A:很大。13亿中国消费者,5亿智能手机用户,还有电子商务。这个规模很巨大。我们如果能占有很小一块的市场,就已经非常开心。

  Q:老佛爷决定进入一个市场的标准有哪些?

  A:从市场大小,消费者的时尚品味、购买力、竞争力,以及与当地市场零售商的合作关系、当地市场老佛爷品牌的号召力。如果这些都具备,我们才进去。

  专访连卡佛集团总裁  Andrew Keith

  Q:与7年前相比,连卡佛在经营策略和模式上有什么变化?

  A:连卡佛已经从此前简单的“模式复制”转为“因地制宜”,但都传承着连卡佛的品牌DNA—买手模式。我们致力打造奢华的时尚和生活方式终点站—在充满创意和高度视觉化的空间里提供最丰富的奢侈品牌选择,并为顾客提供世界一流的服务。

  Q:连卡佛的目标消费者为哪些?

  A:我们的顾客都热衷于时尚,需要新的、独一无二的东西。随着中国消费者开始追求自我表达,他们更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喜欢在线上线下发现新的、有趣的品牌、设计师和商品。中国消费者的品味正在迅速变得更加精致,已经十分的国际化,时尚本身就是全世界的。

  Q:实行买手制的百货公司有哪些特点?优势在哪?

  A:作为买手制零售商,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为了展示不同的品牌。因此,发现并展示本土人才是我们的商业核心所在。至于商品方面,连卡佛是在全球范围内精选品牌,我们把批发和与品牌合作融合到一起来讲我们自己的故事。连卡佛是一个融合了时尚、设计、艺术、音乐以及高级个性化服务为一体的充满生机的品牌。

  Q:毕竟现在品牌很多,如何挑选品牌合作伙伴?

  A:当我们对品牌的创意发展方向有信心而且相信其符合市场发展时,我们便会执着坚持。我们十分重视所选品牌与我们连卡佛品牌的融合性,我们会利用我们在市场的地位、对市场的认知和我们对目标消费者的深入理解,来帮助他们展现其品牌。我们只有欣赏这个品牌的产品潜力、愿意投入力量在这个市场上共同建设发展这个品牌,同时他们也把我们当作这一任务的重要部分,我们才会开始跟这个品牌合作。

  Q:线上线下打通对连卡佛意味着什么?

  A:在中国,目前我们是唯一一家提供整合服务的多品牌全价奢侈品百货公司,而不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网上专营店—我们有实体店铺、有可以互动的员工、有跨渠道的购物方式和售后服务。我们并不把电商看成一个独立的部分,而是连卡佛现有业务的延伸。更重要的是,我们相信消费者的购物方式需要更多的便利性,也决定我们作为零售商需要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提供更多附加值。而我们的电商策略真正地能够做到让消费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接触到品牌,而且,虽然这个平台是全球化的,但他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个性化的体验。

  Q:未来的计划?

  A:我们还将在2014年春夏季在成都再开一家实体门店。未来也会考虑进入二三线城市。连卡佛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强劲增长,特别是在中国的人均消费和网络广告转化率方面。尽管未来我认为这个市场存在减速的可能或是对增速的修正,但这是市场的必经阶段,从长期来看,我们看到的是巨大的增长潜力。

  

(责任编辑:彭菲)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