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大厅里的品行与规矩
2014-02-27 08:52:35《杭州日报》
这些人令人难以置信的富有,但举止却像……
这是一家国际大型拍卖行员工的评论。她之所以没有把话说完,是因为她不想得罪或曰失去这样富有而且一掷千金的新贵客户。但我们却可以对之作一次接龙式续句:粗鲁?暴发户?没教养?没品位?混地皮的小混混?或者今天最流行的术语:“土豪”?
正是中国喜欢收藏的富豪们一掷千金在改变着全世界艺术品交易市场。就像中国人同样在美国、澳洲甚至是就近的香港一掷千金购房置地正在改变着房地产市场,中国真的富起来了。但令人困惑的是,这些玩收藏的中国富豪们很少会认真去尊重拍卖行的规则与工作,比如,看过海外的艺术品拍卖会的肃穆静谧秩序井然后再来看中国哪怕是大规模的艺术品拍卖会,会惊讶于买家的肆无忌惮无所顾忌:吃零食、旁若无人与邻座聊天、大声打电话、随意打招呼走动……或者还有最近越来越常见的、令正规拍卖行十分头痛的现象:拍得艺术品后迟迟不付款结账,一拖跨年或是几年,以至于拍卖行要组织专门的团队来追款了账。
据媒体调查,中国已经在2011年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艺术品市场。在其中流动的财富数以千亿万亿计。如果从1993年中国开始有第一场拍卖算起,我们用短短二十年走完了西方两百年的拍卖历程而且还成为独占鳌头的冠军技压群芳,以至西方大型艺术品拍卖公司无不争先要到北京来开设分公司或支店、办事处。但这些在西方被严格而细密的法律约束得绝不会乱说乱动更不会想入非非的大拍卖行,在中国扩大业务却比预想的要困难得多:拍卖会大厅里有相当比例的客户,其心态里是投机商式的赌徒式的;撞大运捡便宜获暴利是参与艺术品收藏拍卖的最终目标;业界流行的是荒诞不经不劳而获只靠运气的淘金故事;至于对艺术品拍品的热爱与痴迷研究,则是次而又次的闲暇余事,一切以赚到钱并且赚大钱为去取。至于拍卖会现场,有相当比例的中国新贵客户缺乏对仪式的基本尊重:自由散漫,不懂规矩,有如在纽约看歌剧时的洋相百出;或者在伦敦、巴黎美术馆“禁止拍照”的警示牌下偷偷拍摄没被发现还自以为得计一样。
最近几年最典型的例子,是2009年初拍卖圆明园兽首的所谓“爱国主义义举”事件。2月26日两件兽首(兔首、鼠首)在巴黎由收藏家送拍,有某富商认定圆明园兽首是清末八国联军时被帝国主义抢去的,理应无偿归还中国。于是雄赳赳气昂昂特别义愤填膺地前去举牌并以天价3149万欧元拍得,但公然宣称绝不会付款,理由是这些文物本是从中国被抢去的、理应送还中国。故不付款(亦即故意赖账)以示爱国主义:既然过去你们西方人是抢,那么今天我也可以——其陈述理由之堂皇令人瞠目结舌。但我们同时又注意到了3月2日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而该富商竟是此一专项基金的收藏顾问。这即是说:抢救流失海外文物的义举,是可以用赖或骗的方式来实现的:只要有一顶爱国主义大帽子,可以不择手段坑蒙拐骗:该当事者宣称“我只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什么责任?爱国的责任?赖账不讲信用的责任?
令人费解的是,当时网络上对这样所谓的“爱国主义义举”是一面倒的叫好声,而反对无信用赖账的批评声音却十分微弱并且还遭到网上围攻。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人来说:爱国主义是大是大非的政治立场问题,而一件拍品的赖账则是小节不足为虑并且在国内本来就司空见惯。但对于西方(其实中国也一样)健康有序的拍卖业界来说:空洞的爱国主义情绪与拍卖无涉,而赖账是没有职业伦理和信用、破坏根本规则的致命错误乃至劣迹。一旦有了这样不良记录,一百个爱国主义理由也无法消解。
而在五年前的中国舆论界,价值判断正好被颠倒了个个儿。这样的艺术品市场的价值观,怎不令人费解并且倍感困惑?
——我想起民国时一位哲人的告诫: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多少黑幕假汝之手以成?
——我更想起今天流行的一个新名词:“爱国贼”!
当中国富豪以公开赖账的无赖方式在拍卖会上宣示爱国主义情绪时,有多少有良知的国人或外域人士会尊重中国艺术品拍卖业的职业伦理底线乃至中国式的“爱国主义精神”?
(责任编辑:王璐)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