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个“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住房艺术指数去哪儿了?
2014-03-10 09:28:13《新民晚报》
图片说明:让人深感小清新式的嘉定区农家式住户,游人过客均有视觉享受之感
图片说明:图为斯洛伐克的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是一个舒心而又宜居的小城,户均住房约九十平方米
刚刚过去的“2月28日第十一个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衣食住行,安居乐业,居住当然是民生大事,人均住房面积自然是衡量居住条件好坏的重要指标,但住房是否越大越好,房子是否越新越好,美的生活与房子的艺术指数有无关联?
香港设计师的艺术蜗居
谈到居住条件,大家很容易就与居住面积联系起来,房子当然是越大越好,大了宽敞了就好筹划安排了。日本户均92平方米马马虎虎,英国98平方米还行,美国户均177平方米才叫幸福和小康,我们国家现在户均65平方米,幸福刚刚才起步。
香港一位名叫张智强的建筑设计师,用他居住了40年、才32平米的家打破了这种错误观念。这样的蜗居经过他的妙手设计,竞得了1999年亚太地区室内设计个人住宅类冠军,现在几乎成了小户型变出大空间的典范。
这套小房子是张智强小时候与父母及3个姐妹共同居住的地方。随着姐妹们相继出嫁,张智强从1988年开始对房子进行了3次改造,装进了所有他想要的内容。首先,他打破了所有区隔,把生活、工作、娱乐不同的功能进行重叠和隐身,例如床和沙发重叠,窗帘与投影屏幕重叠,卧室、客厅、放映间、小走廊全都变魔术般眨眼就来、挥之即去,他甚至还给自己弄出一个私家影院。“诀窍就在于巧用窗帘、壁橱和遍布家具底部的活动滑轮”,意大利著名设计师洛朗·居蒂耶雷指出:“这使原本狭小的房子成为变化多端、充满活力的空间形式,原本冲突的梦想和现实,经过妙手设计合而为一。”
走进张智强的蜗居,随着白色、米黄,还有幽蓝灯光的不断变幻,32平米空间活脱脱成了一个百变精灵。家里的墙壁、布和家具基本是白色,靠不同颜色的灯光营造不同的氛围。张智强告诉我们,在这里,灯光是空间里舞动的灵魂,紫色、水蓝色的光辉里,帘随风飘动,光与影在32平米的空间里就暧昧起来。
惬意天井营造四水归堂
旧的房子不等于简陋。古徽州的西递、宏村自不必说,也不说构筑精致、天井重重、黑白灰错杂的苏州民居了,就说说江南常见的天井吧。
江南民居常常临水依山,中轴对称,围合密闭,四面房屋相互联属,屋面搭接,中间的小院落因檐连廊接,形似井口,故又称之为天井。开敞的天井既供四面房屋采光通风,也是一家人活动的核心;还因四面房顶上的雨水都流入天井,“四水归堂”,带财(水),所以苏浙、两湖、闽粤民居普遍采用。
在春雨绵绵的时节,到苏浙百姓家,哪家不是一边剥毛豆、纳鞋底,一边唠家常,我们中的许多人都被这样的环境熏陶着长大呢!天井建筑设计的艺术传统,在江南流淌了千百年,滋养了一个民族,我们的性格、品位和修养都被四水归堂的氛围深深滋养着,那就是家。
最显智慧的是蒙特利尔
老房子适应新时代当然是应该的,但是否一定要大拆大建?加拿大蒙特利尔人的回答是:因地制宜。
像很多老城一样,蒙特利尔的法式古城一样得“修旧如旧”。当地政府要求居民,住宅装修必须遵守一条准则,那就是保持该建筑原有风貌不变。走在老街上,黑黑的楼梯旋转着像音符一样转着上了楼;红红的扶手黄黄的台阶,仔细看二楼的梯内还怀揣着一楼的梯;大约是一楼做了店面,这家的楼梯从二楼开始,通向了三四楼,黑黑的楼梯挽着红、紫的绸带,空间立刻亮闪着活跃起来;阳光下,家家楼梯或金碧辉煌、或黝黑锃亮,梯上花卉、鸟类、宠物、山水图像,把房主的爱好与性情一览无余。所以,到蒙特利尔,一定要看老城的楼梯艺术,这道文化风景线养眼。
顺着楼梯再看蒙特利尔的房屋,不少是木头造的,这些都是老城最珍贵的建筑遗产了。在老城,木屋内核不能变,但木屋的外壳随你挑选五花八门的复合材料,随心所欲地按你的喜好搭建。于是,我们就看见一栋栋换了“马甲”的老屋都很“童颜”,老街简直就是五彩缤纷的花园。更有趣的是,有些设计者为突出房屋“内核”用料的珍贵,还把木料的年轮纹理描画在“马甲”上,显摆!但,整幢建筑就有了生命,在我们面前神采奕奕、青春可人起来。
(责任编辑:王璐)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