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融会”通俗讲就是“狗熊摘苞米”
2014-03-18 08:37:47《中国艺术报》
回春(中国画) 刘斯奋
“贯通融会——刘斯奋书画诗文艺术展” 3月5日至1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古风遥想、都市偶拾、丘壑寄情、 《白门柳》人物选画及自书诗共5个部分、70余件作品,全面呈现了刘斯奋在绘画、书法、诗词、小说创作、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成就,堪称2014年度广东艺术家北上的一次重磅级展览。但刘斯奋先生对此却异常谦逊,表示把他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创作成果拿出来展示,意在“向大家讨教” ,并在展览开幕式上说:“我一向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一旦把自己的作品完成并公之于众后,一切评判权利就交给了广大观众和专家,无需作者再像王婆卖瓜一样自说自卖。 ”
众所周知,刘斯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透过此次展览便可观其在各个不同艺术领域走出的不同寻常之路。中国美术馆二号展厅的左边,展示的是刘斯奋的古代人物画。从《东坡先生啖荔图》 《刘伶纵酒图》 《柳如是》 《铁拐李》 《坐看云起》等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用以书入画的笔墨程式来表现传统的高士、仕女、僧道、神仙等。这些古代人物形象多备清高、淡雅之气,而了无火气、燥气、霸悍气和怒张气。柔缓的线条轻轻地勾写,“走到哪里就是哪里” ,正契合了刘斯奋的创作初衷,类似于散步式的悠闲自得。而二号展厅的右边则与此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示的是刘斯奋创作的一批当代都市人物画。纯水墨的具有白描意味的《车站流行色》 《四个与一个》 《第六张是沙发》 《新权力女性》 《都市窗口》等作品,多能形简神聚,聊聊数笔即成写真。画中人的动势与眼神经意刻画,一颦一笑、一瞥一视中,神完气足,凸显了作者对于“都市流行色”的文化审视。
如果说人物画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还在于四号展厅小厅中展出的刘斯奋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白门柳》的人物选画。 《白门柳》既是乱世男女悲欢离合的百态图,也是庞大王朝土崩瓦解的挽歌和百科全书式的史诗画卷。刘斯奋从中选取了黄宗羲、钱谦益、柳如是、董小宛、顾眉、李十娘、刘宗周、史可法、顾杲、杨文骢、柳敬亭、龚鼎孳12位人物为其造像,并配上著名学人徐续对各人物的题咏,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这一系列丰满的人物形象。
其实,对于人物画创作,刘斯奋有着深刻思考,他坦言:“我一直试图将大写意人物画法推进到表现当代生活中去。因为我们生活在当代,就一定要有当代的风貌。但就衣冠装扮而言,古代的大写意人物却只能画到明代,清代的衣冠已经难以表现。这也许是传统大写意画法的一种局限。但没有发展就不能前进,人物画的大写意画法就会就此消亡。古代衣冠是宽袍大袖,与大写意笔墨的潇洒随意正相吻合;而现代人穿的是紧衣窄裤,露胳膊露腿,对笔墨的自由发挥是个不小的制约。二者如何转换,又如何兼顾?目前美术界还没有解决。如果能突破,必将是大写意人物画的一次飞跃。 ”
当在人物画创作中涵泳多年后,刘斯奋又把笔触延伸至山水画领域,并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四号展厅中就展示了他的山水近作。刘斯奋追求的是“发挥个性与独创的审美模式” :清趣小品《春水》 《远瀑》《寒云》等是一种画法, 《晚钟》《青山红树鹧鸪啼》又是一种画法,到了最近的两幅新作《碧水春云》 《翠嶂远钟》笔墨更趋于精致与丰富。而两张横幅巨制—— 《出尘》与《不凋》 ,却又各具特色。 《出尘》以古入今,基本上仍以传统之架构去经营布局,作者巧妙融入现代视觉语言,于高远处画出平远的景色,于茂林空隙处透视出层层远景,又如玩弄长焦与近距的伸缩镜头,夸张变换的反差,于挤逼处求取空间的延伸。 《不凋》则以今溯古,以一种较为客观的取材与布局的观念去经营画面,是刘斯奋有感于海南之旅,归来后的乘兴抒怀之作,将其所见到的热带雨林景象描绘而成。
作为一个文人,刘斯奋在诗词与书法领域更是颇有造诣。他16岁便得七言绝句《见沼气发电有感》 :“江湖浪迹任消磨,一旦逢春意气多,愿化明珠三万斛,直教流影乱星河。 ”我们在展厅里还看到一批刘斯奋的自书诗,除了感受他的才气外,还可以洞悉他书写的笔致,犹如一盏陈年的普洱茶,香气四洌,清雅悠远。这也充分展现出展览名称“贯通融会”之意。
“ ‘贯通融会’ ,这是比较文雅的说法,如果通俗一点讲就是狗熊摘苞米。人们大都认为一个人一生搞一个专业,从一而终,一艺到底,而我呢,本性不安分,我的兴趣经常转移,做一段之后又想干别的。 ”现在算下来,刘斯奋在艺术方面有4个转换,“30岁以前主要从事古典诗词的创作和研究, 30岁以后写小说,小说一写,写了16年,写完了,兴趣又没有了,转到画画写字上,从50岁开始吧,主要是绘画和书法” 。老先生接着说:“4个苞米摘到现在,反正已然70岁了,好不好,就那么回事吧,有机会拿出来展示,让大家给予批评指正,也算了却我前半辈子的心愿,所以今天就不怕丑媳妇见公婆了。 ”
(责任编辑:王璐)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