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邮箱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精品导购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雅昌上海-世博 > 展览 > 正在展出 > 正文

“楠溪清音”温州当代艺术交流邀请展梁恒&王小松

城市浙江 - 温州
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永嘉书院东瓯美术馆
时间2022-10-29~2022-12-29
“楠溪清音”温州当代艺术交流邀请展梁恒&王小松,共10点击查看组图

前言

策展人 杨卫

今年是“2022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温州活动年”。温州政府以“宋韵瓯风——来温州一起看世界”为主题,举办一系列相关文化艺术活动,以一种全球视野,携手搭建中日韩三国更加紧密的文化交流网络,旨在促进亚洲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和民心相融。

正是为了响应温州政府“以文铸城、以文惠民、以文互鉴”的号召,做为即将举行的温州文博会永嘉分会场,特别策划“楠溪清音——温州当代艺术名家交流邀请展”。邀请梁恒和王小松两位著名艺术家参展,推动本地区当代艺术发展交流,也为温州地区的文化艺术注入活力。王小松曾经留学欧洲,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其作品观念前卫,语言丰富,与世界艺术的潮流呼吸相通;而梁恒则长期扎根温州地区,作品关联着温州的人文生态,深刻而饱满,具有很强的文化“在地性”。将两位艺术家组合在一起举办展览,可以折射出当代艺术的不同维度,在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给温州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
 


近年来,在永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永嘉书院等公共文化场所以打造温州文化高地、繁荣地方人文生态为己任,持续推动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现已成为温州文化创意和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场所。此次“楠溪清音—温州当代艺术名家交流邀请展”的成功举办,亦是助力温州公共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相信能够为“宋韵瓯风——来温州一起看世界”系列活动增光添彩。

精神的质感与自然的肌理

——关于梁恒的艺术

近年来,梁恒寓居温州的永嘉书院,以楠溪江自然风景区为依托,从事艺术创作与文化活动,不仅活跃了当地的文化生态,也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开拓了新境。某种意义上说,永嘉书院正是由于梁恒的进驻,而与当代文化关联起来,逐渐具有了全国影响。而梁恒的艺术植根于永嘉书院的人文自然环境,以温州楠溪江、雁荡山等自然风貌为创作资源,不断反观自我与锤炼语言,也使他的作品在一种开放的全球视野下,具有了独特的精神质感与丰富的自然肌理。

与许多只埋头画画、不问窗外事的艺术家不同,梁恒在从事艺术创作之余,一直热衷于文化艺术项目的策划。作为温州昊美术馆首任馆长,他参与策划过不少颇具影响的艺术活动,并介入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项目,尤其为推动温州的当代文化建设,做了许多开渠引灌的工作。我认为要谈论梁恒的艺术作品,不能忽略他的艺术活动。因为正是在参与各种文化策划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梁恒打开了眼界,拥有了一种开阔的全球化视野。这是梁恒之所以痴迷当代艺术的原因,也是他的创作动力之所在。

当然,梁恒不是一个追逐潮流的艺术家。恰恰相反,在他开放的艺术视野中,始终贯穿着某种文化乡愁。这就像梁恒策划的艺术活动,总是能够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经验进行现代性的转换一样。他的艺术创作,也因为与自己的精神诉求和生存环境相关联,而揭示出了一个文化“在地性”的问题。

梁恒的艺术作品大都取材于温州地域一带的景色,即楠溪江和雁荡山的奇山异水,既有郁郁葱葱的丛林,也有重峦叠嶂的山脉,还有独秀一枝的花草和茕茕孑立的孤石……总之,是以南方的山水为主,表达了梁恒对自然的体悟、对生命的畅想,以及对自我精神价值的认同。有意思的是他的表现方式,不是以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对象,而是以写意的方式,舍弃形而取其意,来表达观念、寓意自我。梁恒的这种艺术追求与语言探索,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疏离于西方艺术的影响,而回归中国的传统文脉,试图从中国“文人画”的传统中,寻找形式的转换与现代性的嫁接;另一方面则是借景写心,通过自然来映射自我,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精神。

正因为如此,我们从梁恒的艺术作品中,看到的不是简单的自然风光,而是隐藏在自然深处的生命形态,带有丰富的人文表情。比如他刻画山峦的内在肌理,就像人的肌肉与经络;比如他画面中松弛的笔触与流淌的颜色,如同人的血液在流动;再比如他描绘的枯枝独木与孤峰残丘,就像人的孤标傲世与茕茕独立,等等。诸如此类,都使我们看来了梁恒对自然生命的深刻体悟,以及他对精神价值的不懈追求。

事实上,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就是一种标举精神的艺术。之所以“不求形似求生韵”(徐渭语),就在于强调主观的因素,将人的精神寄寓其中。不过,由于“文人画”后来固化成某种程式,即以寄情山水和叹梅咏竹等为基本形态,掩盖了更为深层次的内在挖掘,因而逐渐演变成了某种样式主义。这是“文人画”逐渐式微的原因。梁恒的艺术正是这个传统文化的断裂处,重新展开自己的语言探索与精神叙事。他以一种更为宽广的全球视野,将西方表现主义和抽象艺术的语言因素引入其中,以此来挖掘内在的生命情感,使我们看到了某些隐蔽的激情。而这种能量的获取与语言的启示,都是源于梁恒历经传统与当代艺术几十年的沉淀,作品以温州自然山水为载体渐渐爆发出来。经过自己的人文思考及确定性体验,将东西方文化和艺术语言消化融合予以诠释。

杨卫

(中国批评家年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批评家策展人)

烤鸭 与 绘画

写在“皆无关联”开幕前

王老师研制的烤鸭成功了。

很难想象,日常饮食基本以素食为主的他,在自家院子里捣鼓出了正宗口味的北京烤鸭,只因为近来出差北京,尝了一口烤鸭全不是当年的味道,又,只因为恰好看到一款炉子适合烤鸭。于是买炉!就在某个秋高气爽的午后,备鸭、充气、刷料、挂烤,香的流油,外焦里嫩,金鸭待片,成了!

据说30年前在德国工作学习的时候,他的这项技能就曾被成功解锁,当然那时设备不会那么齐全:没有烤炉,烤箱也行;没有气筒,嘴吹也行——一通操作猛如虎,烤鸭开炉,勾得哈喇子无数。不知当时德国有没有荷叶饼,卷鸭用的是披萨还是面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谈笑风生间,这“熟悉的味道”抚慰了这群远渡重洋的游子多少思乡情。而这些当年“大厨”的见证者们,今天很多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

他就是这样的行动派,你以为他在开玩笑时,他竟然说干就干了;你还在将信将疑时,他竟然连玩带实验就已经成功了。于是,你看见了他朋友圈宣发的得意“作品”,广邀亲朋相聚速来品鉴。收获一百个赞,妥妥小case啦。

治大国如烹小鲜,艺术创作又何尝不是?

胆大心细、挑战未知、研究方法、注意火候、说干就干……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他的创作探索是从来不会停下的。正如本次展览的立体绘画系列作品,一定有人会问这是绘画作品吗?而你以为他在讨论形式,实际上他在探讨观念;你想用当代艺术的理论进行阐释,他又会用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严谨的理科概念进行引导。然后,冷不丁地告诉你这张“画”,他“画”了几十个小时。这样的作品,直指绘画维度的本质,令人反思绘画、装置、雕塑……这样野蛮粗犷的艺术作品分类方式。

抽象和具象在这个时代不再是绘画的问题,如何带领“绘画”逃离平面性的藩篱,成为当代艺术的命门。“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平面一块的土地,是曾经千百年来人们对生活家园的认知。但,谁说世界是平的?所谓“一望无垠”“无边无际”“海阔天空”……都是对自然景观的形容。如果一个当代城市原生者,站在城市的楼宇间、巷道中,是断然创造不出这样的词汇的。城市的生长,本身就是一场对自然生存空间的“异变”——纵观人类的城市化进程,正是将平面的乡土肌理,挤压、折叠、捏塑的过程,随空间一同“异变”的还有被挤压、折叠和碎片化的时间。

正如对于这个世界本体的认知过程,是一场贯穿人类历史的不断升维的科学探索旅程。那么,绘画的由点及线,由线至面,由面到体,从体贯穿时间……维度的溢出,则是一场随时代认知而来的艺术拓扑学革命。

值得回味的是,这样的一场展览发生在这里,温州——古老与全新;山水人文与商行天下;这里跑着最贵的车,建着最新的元宇宙,也有最老的街,最旧的庙……从自然中异化生长出来的不仅仅是城市,但城市仿佛平行宇宙般将所有人、所有物自洽地合理并置。

“王老师,这次展览主题为什么是‘皆无关联’?”

“嗯。”

……

我没有得到正面的答案。

佛说“一体同观”,道曰“万物归一”,这“皆无关联”反倒提供了另一种思考角度。亦或如同一个反问句,真的皆无关联吗?又或许,答案重要吗?思考,不如就留给每一位观众吧。

舟小侠(自由策展人)

壬寅年秋夜 急就小文以助兴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点击查看
昵称 验证码

野生于江苏沛县,祖上是北平的贵族,民国初年,顺京杭... [详细]

袁志山,1943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6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详细]

井士剑,1960年生于辽宁黑山县。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详细]

“与艺术共生”是阆风艺术一贯追求的理念,也是选择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原则[详细]

奥赛画廊具有八年油画收藏经验,加之专家和收藏家等的帮助,兼容并蓄,坚持专业[详细]